精密度要求极高的实验中,已是显著的步进。
能量导管内传来的低频嗡鸣几乎难以察觉地厚重了一丝。
注入遗物的能量流强度随之提升,如同持续敲击着某扇无形大门的力道又加重了一分。
遗物表面,那些原本如同沉睡般黯淡、仿佛液态金属在缓慢流动的奇异纹路,开始被逐渐“点亮”。
起初只是极其微弱的、仿佛错觉的辉光,但很快,光芒变得清晰可见,呈现出一种深邃的、仿佛蕴藏着星空的幽蓝色。
工坊内的光线似乎受到了某种无形力场的干扰,在遗物周围开始产生肉眼可见的、水波般的扭曲。
一种低沉的、源自空间本身被轻微拉伸与压缩的嗡鸣声开始弥漫开来,带着一种令人心神不宁的压抑感,甚至连地面传来的微振动频率都发生了改变。
陈瑜的机械触手开始了极其细微的调整,幅度小到以毫米计。
一根触手末端的校准器发出几乎不可闻的高频嘀嗒声,微调着能量输入的谐振频率;另一根则持续监测着遗物周围的空间曲率变化,确保扭曲被限制在安全阈值内。
他的全部处理能力都集中于此,光学镜头的焦距不断微调,捕捉着遗物表面最细微的光谱变化和能量逸散模式。
此刻的他,更像是一位在微观宇宙中演奏的乐师,每一个动作都必须精准到极致,才能引导那狂暴的能量奏出期望中的音符。
时间在高度专注中流逝。
十一秒……十二秒……
突然,一个极其微小、却异常灼亮的光点骤然闪现!
它如同挣扎着要突破某种束缚般剧烈地闪烁、颤动,极不稳定,仿佛下一秒就会彻底湮灭或失控爆发。
成功了!这就是他试图打开的、仅能容许信息流通过的微型亚空间通道!
“通道形成!开始接收数据流!”陈瑜的合成音依旧平稳,但语速略微加快。
几乎在通道形成的同一瞬间,一股高度压缩、带着截然不同的物理签名和加密协议的的数据洪流,如同决堤的洪水,通过那个不稳定的连接点奔涌而来!
工坊内预设的多频段接收天线阵列全部亮起指示灯,庞大的数据被贪婪地捕获、缓冲、暂存。
整个接收过程持续了整整三十秒。
陈瑜的视线死死锁定中央屏幕上的接收进度条,以及旁边监控通道稳定性的能量波动图。
那光点始终在崩溃的边缘挣扎,时而收缩如针尖,时而膨胀扭曲仿佛要撕裂开来。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