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新政落地生根,怡红满庭烟火(2 / 3)

sp;  院外传来大力的声音:“念姐!”

    “北徐的渔船到了,这次运了八百斤带鱼,比上次多三百斤!”

    众人迎出去,见大力领着几个北徐渔民扛着布包进来,里面是刚卸船的带鱼,银闪闪的透着新鲜。

    北徐渔民首领笑着道:

    “时先生,这是咱们这次带来盛京的鱼!”

    他指了指旁边的一个大木桶:“这些都是我们当地的渔民感谢您的!”

    不远处的滇国藤编摊前,几个盛京百姓正围着买藤筐。

    阿木手里拿着刚编好的治水藤筐,一边吆喝着熟悉的台词。

    吴婶凑过去买了个小藤篮:“下次阿木师傅教我们编,给民安做个小藤椅。”

    阿木笑着点头应下,“小事儿,小事儿!”

    夕阳西斜,春螺巷怡红院的民生议事区还很热闹。

    老汉正跟晚晴说“秋收粮价能不能再稳些”,官吏拿出账册,指着“盛京粮铺与泉州粮点联动”的计划。

    “定能让粮价稳在十二文一斤。”

    旁边的蒙学名额登记处,几个百姓正帮孩子报名。

    负责登记的伙计是去年靠赠书中举的寒门学子,耐心解释“蒙学免束脩,还管午饭”。

    阿福抱着时民安站在模型前,教孩子认“北徐码头”“滇国藤编摊”。

    民安已经一岁多,穿浅绿小袄,小手抓着阿福的手指,牙牙学语:

    “民、民生……平、平安……”

    时念走过去摸了摸民安的头,孩子立刻伸手要抱,嘴里念叨:

    “念、念姑姑……民生……”

    不远处,温子仁抱着布偶小鱼跑过来,拉着民安的手小心翼翼摸着他的头。

    两个孩子的笑声混着槐花香,漫过青石板。

    望着满院热闹。

    吴婶轻声道:“这就是咱们当年想要的日子,民生安,百姓笑。”

    时念点头,目光扫过墙上的“怡红院大事记”。

    从“改造青楼”到“文道之地”,从“文盛之会”到“十二国互贸”,每一笔都浸着烟火气。

    树叶被风拂得轻响,檐角灯笼渐渐亮起来,暖黄的光落在每个人的笑脸上。

 &nbs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