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让众人更兴奋了。
时念原本还担心赶不上新年开业。
没想到工匠们念着“早点让姑娘小伙们用上新场地”,主动提出加班赶工。
她怕他们冻着累着,还特意多加了两成工钱,可工匠们却说“能帮时老板把场子建好,比多拿银子还高兴”。
只是银子花得像流水,张珂源前几日对账时还皱着眉念叨“木料、工匠费比预算超了三成”。
可此刻看着眼前稳稳立着的主楼,再没提银子的事。
他说:“这银子花得值,太值了!”
“走!念姐,咱们去瞧瞧后院的院子!”
后院的几间院子早已初见雏形,比前院更显精致。
最东边是办公室,窗明几净,连案几的位置都按每个人的习惯预留好了。
时念的书桌靠窗,抬头就能看见前面的戏台。
张珂源的账房靠里,定制了一个大书柜;
浅醉的书桌摆在中间,旁边留了空地,方便她放乐谱和琵琶。
中间是后厨,比春螺巷的老灶房大了三倍还多。
青砖的地面亮得能照见人影,连灶台都砌了三个,一个用来蒸馒头,一个用来熬汤,一个用来炒菜。
吴婶一进去就奔着新灶台去,手在光滑的灶面上摸来摸去,笑得眼角皱成了褶子。
“这灶台够大!以后蒸馒头、熬汤、炒菜能一起弄,再也不用挤得转不开身,也不用怕这边的菜没炒好,那边的粥就熬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