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村不同寻常的地方太多。
先说房子。
大队部那一排新盖的,全砖全瓦,还带着大玻璃窗户的平房先不提。
就说村里普通村民的房子。
现如今,很多城镇旁边的房子都还是土坯加草顶,而杨家大队里村民的房子竟然绝大部分都已经是砖基加坯墙加瓦顶的新式砖瓦房。
在普通农村,这种房子已经算是最好的一类了。
然后是村里那到处可见的整齐水泥路。
要知道,现在好些县城里面很多地方都仍是泥巴土路。
还有那普通县城关镇只有机关行政,公共部门才能用上的“电”
。
还有那让人不敢相信,也想不明白的军用探照灯和更不可思议的电话线路。
而且听路上村民聊天,这深山里还办的有小学……
这里村民们也不寻常。
虽然杨家村村民们穿着打扮都很朴素,个个衣服上都有不少补丁。
甚至因为刚下工,很多人身上沾着土灰,一点不干净体面,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村里无论男女老幼,每个人看向他们这四个城里人的眼神都没有半点怯懦自卑。
秦建国四人都是来自真正的着名大城市。
秦建国来自花国绝对核心的京市,李文娟来自花国最先进经济中心的沪市,肖婉柔来自文化名城的水乡,于学武则是来自花国重要重工业基地的吉省。
四人说起自己的家乡,就连火车上遇到的很多城里知青都表露出明显的羡慕向往,而深山里的杨家村村民却只是好奇问问,而已。
四人在大队部的房间里落座后,好半天没人说话,连性子最外向的李文娟都抱着茶缸一直走神。
“咱杨家大队还不赖吧。”
杨国安似乎看到了四人眼底深处的惊讶,笑着道。
“…呵呵…我们这虽然是个穷山沟,但并不是一无是处,有小…咳…”
顿了下,杨国安把“有小姑奶奶保佑”
及时咽了回去,“那什么,我们盘虎山风水好,啥都长的旺,领导们有新技术也常记挂着我们,所以大家伙干活都有劲的很……
对了,咱大队去年还弄了果园,石灰窑……”
小小展示了一下自己杨家大队的实力,镇住面前四个城里小年轻后,杨国安把桌上的红枣往四人面前推了推,语气和缓地继续道,“其实我盼几位同志好久了……
…你们不知道,自从村里这些娃娃们上了学,咱大队的学习班就慢慢停了,现在队里好多人,三四年没正经动过脑子了……
现在好了,领导们派你们这些知识青年过来了,正好帮村里人再往上提提文化水平,给咱们大队多带来些新思想……”
杨国安又拉着四人聊了不少,确定这几个城里小年轻都不是难管的刺头后,暂时把四人安排到了自己家里先住下。
杨国安家也是这两年盖的新房,四个儿子除了指着养老的老大外,剩下都已经分了出去,多出的两间房子正好能让秦建国四人先暂住。
四人晚饭也是在杨国安家里吃的。
主食是以苞谷面为主,但掺了三分之一白面的“两面馍”
。
配菜是加了猪油的炒萝卜,清炒鸡蛋,盐水咸菜,还有碗专门放到四人面前的炖腊肉。
晚饭有菜有肉,还吃上了白面,四人组看着杨国安家人在饭桌上一直乐呵呵跟他们聊天,热情催他们多吃菜,已经搞不清楚这种放在城里也算不错的餐食水平到底是常态,还是专门为他们准备的。
夜色已深。
奔波了一天的四人男女各一间房,躺到了提前烧好的暖和炕上。
听着外面一阵阵山风带出的回响,四人都是久久未能入眠。
杨家村的生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