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领命:“是!”
宣王站起身,在屋内踱了几步:“若此户人家真有问题,其背后势力不容小觑,竟连白月湾这等地方都安插了人手。”
小桃与水生对视一眼,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忧虑。
王爷用过午饭便启程回营。临行前看到送行的婉宁,本想赏赐点什么,转念想到如今银钱紧张,除了辽东,再无其他势力支持,也就作罢。他温和笑道:“你这是在造福辽东百姓,往后辽东也能吃上自产的大米了。”又补充道:“将来农书上必会记下你这一笔,了不起!”
婉宁有些不好意思:“种子是王爷替民女寻的,耕种也是祖母带着大家做的,民女只是记录了稻子在辽东生长的过程。”
水生娘听到孙女名字能写到书上,激动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王爷,老身孙女的名字,能记在文山县志上不?”
王爷身边的人连忙将她搀起。宣王也有些哭笑不得,待他事成,何止县志,朝廷嘉奖亦在情理之中。只是眼下形势,谢家女的功绩尚不能上达天听。他只得安慰道:“老夫人放心,日后定有机会。”
送走王爷,水生监督稻谷过秤,核算产量,婉宁在一旁记录,为将来推广种植积累经验。
最终,婉宁的一千一百亩稻田,收获了四十万七千五百斤干稻谷,亩产高达三百七十斤。
连水生也震惊不已。这产量竟比当年在陵州还高出一成半!看来辽东只要不是极寒之地,均可种植水稻。
王爷收到郡守上报的产量,大喜过望,将信递给幕宾:“先生快看!”
幕宾阅后亦是大喜,拱手道贺:“恭喜王爷!郡守大小姐所种稻米亩产竟达三百七十斤,已超过江南鱼米之乡!可惜老夫未能亲见。”
王爷感慨道:“本王亲手掂过白月湾的稻穗,确是沉甸甸的。江南稻谷虽未亲见,但其亩产本王知晓。谢家女此次收成,确已胜出。当初不过因谢大人是本王心腹,顺手为他长女寻些稻种,未曾想竟有如此惊喜!”
幕宾喜道:“辽东可成新粮仓,王爷军粮无忧矣!”
九月中,水生在白月湾协助小桃将粮食悉数存入山洞。临行前,他私下对小桃道:“明年正月你就要临盆。你们就留在白月湾,别回边境了。万一局势有变,你挺着大肚子太危险。即便在白月湾,身边也绝不能离了明双姐妹,记住了?”
小桃点头,明白水生的忧虑,却也顾虑:“只是边境家里只你一人,无人照料……”
水生拉住她的手:“边境自有仆人。家中事务亦有长平打理。你眼下最要紧的是顾好自己和腹中孩儿。”
小桃沉默片刻,终是应下——她和婆母、孩子都留在白月湾。
水生独自返回边境。水生娘对边境的紧张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