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 殿试(1 / 4)

皇叔且慢 晏十三娘 2402 字 3天前

    春闱的日子很快到来,同往年不同,这天气一日热过一日,原本需要供炭的贡院,今年则运来了不少冰块,免得举子们考着考着中暑晕了过去。

    会试审阅,这次赵德昭并未多加参与,全数交给了政事堂和礼部,他相信贤良之才,薛居正不会错漏一人。

    果然,榜单呈到赵德昭面前时,就见榜单上写着王旦、寇准以及几个契丹士子的名字。

    而贡院外也正热闹着。

    中了的考生满面喜悦,呼朋引伴去饮酒庆贺,没中的垂头丧气,预备着回去收拾行李,来年再战。

    喧嚣声中,几个名字引起了更大的波澜,如同巨石投入湖心。

    “你们看,那个名字...是契丹人吧!”

    “是...是...朝廷当真取了胡虏为进士。”

    一时间,质疑声、议论声,尤其是落榜的那些考生,他们愤愤不平,心想或许就是因为这些契丹人,才挤掉了自己的名额。

    挤在人群中紧张得手心冒汗的契丹士子,在看到自己名字的瞬间,先是巨大的狂喜和难以置信,遂即被周围投来的复杂目光刺得低下头去,喜悦中掺杂了难以言喻的窘迫和压力。

    他们互相看了一眼,眼神中有激动,更有一种沉甸甸的、仿佛被架在火上烤的使命感。

    殿试的日子转眼即至,紫宸殿外,气氛庄严肃穆,新科进士们屏息凝神,伏案疾书。

    殿试考题果真是治边之策,还是皇帝亲自拟定的,治新土安边策。

    考题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不同背景、不同心境士子的所思所想。

    一日光景,所有殿试卷子收起,赵德昭却没让人送去政事堂,而是直接挥手让考官们入了紫宸殿。

    “官家这是要亲自阅卷?”

    “这一届收了北地学子,官家慎重些也是应当。”

    除了王祐避嫌没有参与阅卷,政事堂薛居正带着吕蒙正,以及礼部、户部、工部等几位实干大臣,并枢密院、大理寺等臣子,一同来阅这些考生的卷子。

    赵德昭翻看了殿试名单后,命人将王旦、寇准、孙何、姚铉以及那几个契丹士子的文章取来,他亲自看,其余若是有好的,最后也一并送到御前亲阅。

    虽还未定下名次,但朝中这些人心中有数,前三甲,怕是就要在这几人中出了。

    赵德昭先取了王旦的卷子来看。

    只见他下笔沉稳,立意高远,策论核心在于“润物细无声”,主张不宜在北地急于推行与中原完全一致的政令,提出“因俗而治,渐进王化”。

  &nbs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