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定就在这蓉城里足足闲逛了一上午,终于来到了谭管事介绍的“茗香轩”。
刚到门口,文定就被里面那阵势给吓着了,只见那一个个的四方小桌,高背大竹椅上是座无虚席。高台上说书人巧舌如簧,妙语连篇,说的底下是阵阵的叫好声,下面呢,喝茶的、听书的、聊天的、逗鸟的、卖瓜子、卖花生、舒筋骨、搓麻将、算八字、谈生意是应有尽有,确实像杨括他们所说的那样,就是个包罗万象的小圈子。
“有客到。”跑堂的堂倌见到文定进来便高声的喊起来,又牵引着文定穿过重重的桌椅,将他带到一个空位安坐下来,问道:“客人是要玉叶长春、蒙顶甘露、碧涧、明月、都儒、高株,还是火井、思安、芽荼、家茶、孟冬、夷甲、绿昌明?再就是咱成都的麦颗、乌嘴,我们茗香轩是应有尽有,任君挑选。”这一阵下来,堂倌便将巴蜀附近出名的茶叶报了遍,只是独独少了蒙顶石花。
当然文定也不奢求能喝到那种茶,毕竟哪怕是等闲的贵胄也难以饮得其味,自己又何来此荣幸呢!他点道:“就给我来蒙顶甘露吧!”
堂倌半是恭维,半是嘉许道:“客人是个行家,甘露和石花同为蒙顶山的最上等茶叶,您稍等片刻,马上给您送来。”
背后坐着的竹靠椅让人想躺就躺,想坐就坐,很有些舒服。文定双目游走在茶馆内,四周的诸人都在天南地北的摆龙门阵,来时便听杨括他们介绍,别看茶客相互间聊的十分投机,其实大多数人彼此间是不认识的,在这闲暇时间不期而遇的聚在这茶馆里,也不管对方是谁,一阵海侃,图的就是没有负担,由外而内的透着一股安逸、舒适的自在。
茶馆里的生意真是好,本来文定那张桌子还只有他一个人,不一会的工夫,堂倌便引来两人搭台子,这里是没有独自一张台子的。问清楚其他二人的茶水后,果然没让他们等多久,堂倌便大步流星的走过来了,右手擎珵亮的紫铜大茶壶,左手卡住一大摞银色锡茶船和白瓷碗,宛如莲花在抱。
身未拢桌,左手一扬,“哗”的一声,一串茶船脱手而出,在小方桌上旋转,仔细一看,正好一人面前一个,不多不少。
茶船尚未停稳,只听一串“卡卡”声响,每个茶船上已放好一个茶碗,动作神速轻捷,让人目不暇给,如耍把戏一般,而各人面前,自己点的茶,丝毫也没错。接着堂倌走到两步开外站定,手臂伸直,以紫铜壶远远注水,如蜻蜓点水。一圈茶碗,碗碗掺得冒尖,却无半滴溅出碗外。而后堂倌上前一步,小拇指轻轻一挑,一个个盖子如活了似的跳了起来,恰恰把茶碗盖住,实在是令人眼花缭乱,又不得不为之叹服。
其他两人也是不认识的,却一点也不拘束,拉着文定聊起来,从文定是哪地方人,聊到今年巴蜀茶叶的收成,由北方的蒙古人又在蠢蠢欲动,说到海边一拨肆掠横行的倭寇又被大军肃清了,时而隔壁桌上的茶客,也会扭过头来说上两句。
文定觉得茶馆里的人是为了聊天而聊天,其实自己说的东西,事后能想起来的也是寥寥无几,就像他们说的,四川身处盆地之内,原本便气候宜人,富庶无比,自打始皇兴郑国渠后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