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稻浪下的风波(2 / 3)

镇财政所已经和农科站对接过,您家的青苗评估报告三天前就批下来了。”郑敏递过一个牛皮纸袋,封面上“西沟村青苗补偿”的字迹还带着打印机的温热,“这是您家的明细,包括稻种、化肥、人工成本,还有农科站的验收单。”

会议室突然静了。

窗外的麻雀扑棱着飞过屋檐,撞得窗纸簌簌响。

老赵翻到最后一页,看见自己歪歪扭扭的签名——那是收割当天在田埂上签的验收确认单。

他突然抬起头,脸上的红潮褪成灰白:“我、我听隔壁村老钱说......”

“赵叔,有疑问咱们当场解决。”肖锋把保温杯推过去,杯壁还留着他掌心的温度,“今天开始,镇里在村头小卖部设临时咨询点,我让小王带着电脑和打印机蹲三天,您和乡亲们有什么不清楚的,随时来查流水、看文件。”

散会时已近中午。

肖锋站在村委会门口,看郑敏搬着桌椅往小卖部走,张律师蹲在墙根给几个老头解释法律条款。

老赵没走,蹲在台阶下卷旱烟,烟纸在风里打旋儿,落进他脚边的泥坑里。

“肖书记。”村支书老周凑过来,声音压得像蚊子叫,“我听治保主任说,老赵这两天跟外村的王瘸子走得近。那王瘸子去年因为组织上访被训诫过,手里还捏着几张‘上访专业户’的名片......”

肖锋望着老赵佝偻的背影,突然想起今早翻到的补偿记录里,有几户人家的签名笔体格外工整——和老赵那歪扭的字迹截然不同。

他摸出兜里的薄荷糖,糖纸已经被体温焐得发软,剥开时“嘶啦”一声响。

当晚十点,镇政府三楼的灯还亮着。

肖锋趴在桌上,面前堆着五本《基层信访案例汇编》,重点页都被他用红笔圈了又圈。

电脑屏幕泛着冷光,显示着“听证申请模板”的文档,最后一行写着:“申请人需提供证据材料,证明补偿标准存在不合理性。”

“叩叩”,敲门声惊得他抬起头。

苏绾抱着个档案盒站在门口,发梢沾着夜露,外套还带着风的凉意:“省改革办要的治理报告,我帮你整理了部分案例。”

她把盒子推过来,瞥见屏幕上的模板,眉梢微挑:“打算用听证程序?”

“老赵不是真的想闹。”肖锋转动钢笔,笔尖在“听证”两个字上戳出个小坑,“他是被人当枪使了。但如果能引导他走法律程序,既能堵住背后人的嘴,也能给其他村民做个示范。”

苏绾没接话,只是把一份文件抽出来推到他面前。

封皮上“南岭村征地听证会议纪要”几个字让肖锋眼睛一亮——那是邻县刚结案的成功案例,补偿标准最终上调了百分之十五。

次日上午九点,肖锋在村委会旁的老槐树下找到老赵。

老人正蹲在石磨旁修农具,锈迹斑斑的锄头在他手里翻转,像在摆弄什么宝贝。

“赵叔,这是南岭村的听证材料。”肖锋把文件放在石磨上,阳光透过槐叶洒下来,在“听证”两个字上织出金斑,像某种希望的象征,“他们村当时的情况和咱们差不多,后来通过听证程序,补偿标准重新核算了。”

老赵的手顿住了。

他抬起头,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草屑:“真能……重新算?”

“只要您能提供证据,证明补偿标准不合理,我帮您联系市自然资源局、司法局,全程陪着走程序。”肖锋蹲下来,和他平视,“但咱得按规矩来,不能带着乡亲们往市里跑,您说呢?”

老赵盯着文件看了很久。

风掀起页脚,露出里面夹着的听证流程图,像条弯弯曲曲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