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1狱中回信启:从“忏悔”
到“重启”
杨光把白馀风信里那句“如果可以,我想做那个帮你敲钟的人”
,用红色马克笔圈出来,贴在光朵总部会议室的正中央。
每次开会,他都会指着这句话跟团队说:“我们敲过上市的钟,敲过婚礼的钟,现在该敲一声‘给别人机会’的钟了。”
而此刻的江城监狱里,白馀风正坐在狭小的书桌前,指尖反复摩挲着杨光寄来的明信片——背面是光朵公益家政学校的启动仪式照片,阿姨们举着海绵花束,笑容比阳光还亮。
他盯着照片里“钟声再起,人生重启”
的招牌,喉结不自觉地滚动:原来那句随口写在信尾的话,真的被杨光当成了“约定”
。
他想起自己当初写那行字时的犹豫,既怕显得虚伪,又忍不住盼着能为曾经的错误做些弥补,此刻胸腔里翻涌的情绪,竟比收到判决书时还要复杂——有愧疚,有感激,更有一丝不敢言说的期待,期待这所学校能替他,给更多“走错过路”
的人一个回头的机会。
团队讨论了三天三夜,最终确定启动“光朵公益家政学校”
——专门为刑满释放人员、城市低保家庭、困境单亲妈妈提供免费家政技能培训,结业后直接对接光朵的就业岗位,实现“培训-就业-增收”
的闭环。
“白馀风走错了路,但还有很多人想走正路,却没机会。”
杨光在启动会上说,“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一个‘重启人生’的机会,把‘日结15o’的临时活,变成‘月薪过万’的稳定路。”
白馀风后来从狱友口中听到“光朵办公益学校”
的消息时,正在操场叠被子。
听到“专门收刑满释放人员”
时,他的手顿了一下,被子的棱角没叠整齐。
他想起自己刚出狱的哥哥,找工作时因为“有案底”
被拒了十几次,最后只能去工地打零工,日结15o块,风吹日晒。
如果早有这样的学校,哥哥是不是就能少受点苦?他突然觉得,杨光办的不只是一所学校,是在给像他、像哥哥这样的人,搭一座跨过错路的桥。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