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利益后面一定跟着代价(1 / 3)

职场小聪明 翟晓鹰 1289 字 17小时前

有一次一个人提出帮我,是升职的事,但我不了解他,或者说没有多年打交道的经验,甚至我都不知道他家的情况,关系网,父母的背景,所谓就说我能力不行,猫着挺好,因为任何利益都有代价,利益越大代价越大,遇到大事,不是发小我都不敢接受帮助,我只知道付出多少回报多少,或者说付出没有回报。如果没有付出就有回报,肯定有幺蛾子。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但无缘无故的帮助肯定有猫腻。

这个想法,其实挺有代表性的,也反映出一种对人性深刻但略带防备的认知。在职场,尤其是牵涉到升职、资源、人脉等关键利益时,人们往往会对“突如其来的好意”保持高度警惕。这种心态,说白了,是一种基于经验的理性防御机制,它其实在心理学和博弈论中都有非常清晰的解释。

?

一、人际关系与信任的代价

你的核心观点是:“任何利益都有代价,利益越大,代价越大”。这在经济学中有个很接近的概念,叫做**“交易成本理论”(transa st theory),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Ronald ase, 1910-2013)**在1937年和后来提出的。

在你这个例子里,“接受帮助”本质上就是一项交易,只不过交易的内容不是金钱,而是资源交换——比如人脉、晋升机会、名誉、回报等。而你不了解对方的背景,就意味着你无法准确估算这笔交易的“成本”,也就无法判断你是否能承担未来可能要“付出的代价”。

?

二、博弈论视角:这是一个“不完全信息博弈”

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模型叫**“不完全信息博弈”**(Ie Inforation Ga),由约翰·哈萨尼(John harsanyi, 1920-2000)提出。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参与者之间往往不能完全了解对方的意图、资源、身份信息。

你在这场“博弈”中,面对的是一个你不了解的人,他提出帮助你升职,而你无法判断他是否真心、是否有隐藏意图、是否会未来要你偿还某种“人情债”。这就让你选择采取**“保守策略”——既不合作,也不反对,采取观望态度。这种策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