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在大明,读书很贵的(3 / 4)

你乡试通过,恭喜你,有机会见到皇帝本人,这是莫大的殊荣。

古代车马不便,举人入京至少耗费数月,在这段时间里,主要花销在于食宿、车马、交际,平均50-100两银子。

当然,贫困举子可以向朝廷申请“公车银两”补贴(约20两)。

这时候,应该就有人要举例子了,哎呀,那个金濂不也是贫困生吗?你看他赴京赶考都有富人资助呢。

确实存在这种情况,可惜不算普遍。

富人有钱但不傻,首先要看你的乡试成绩,其次要看你的颜值,最后看你的脸皮。

三者兼备才会资助你的。

以上列举出来的花销,只是正经花销,还有不正经的呢,比如说贿赂考官。

综上所述,明朝读书人从启蒙到中举,至少需要50-200两白银,这还是你首次参加就中举的特殊情况。

但凡考多几次,地主家也没粮了。

普通老百姓每年才能攒下多少钱啊?真的很难托举。

那明朝有没有励志的贫困生中举呢?

有,海瑞算一个,他母亲织布供其读书,勉强完成科举。

张居正出生于地主家庭,在参加乡试之前,家里给他聘请名师,就已经花费了数百两银子。

这就是“寒门难出贵子”的典故由来。

......

无论在哪朝哪代,能读得起书的,最起码是个地主阶级,绝大多数人都出生于士绅家庭。

尽管明朝已经没有了世家对知识的绝对垄断,但读书依旧是一个烧钱又看不到进度条的风险行业。

因此,朱祁钰收割读书人的韭菜,他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在天书阁的外围,朝廷征收了一大片区域,将其打造成一个高端商业区。

有许许多多的餐饮、住宿店铺包围其中。

所谓的无人免费书店,只是为了制造一个噱头引流。

朱祁钰怎么可能会做亏本的生意呢?

天书阁分店开业后,因为资料齐全,必定会吸引大批读书人,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妈的,在家一个人枯燥无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