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光林找到了往日那种熟悉的感觉。
虽然只是一篇小小的论文,但是经过沈老师的审读,找出谬误不要太简单,经过他的妙笔生花之手,论文最后得以发表,也是一件令人赏心悦目之事。
毕竟,无论如何,虽然只有50块,也是有钱拿的嘛。
沈光林的论文是用英语书写的。
在以前,在mit,在老板手下,沈光林就是一个纯粹的论文书写工具人,天天闷着头写论文,早就已经形成习惯直接用英语写论文了,真的要他去写中文论文反而不会写,还是英语更简单一些。
因此,沈光林的前三篇论文和正在写的第四篇用的都是英语直接书写的,让他写中文反而是在为难他。
先写英语论文,再翻译成中文发表,这是后世一些科研大牛们的骚操作。
而且他们通常先是去投递国外期刊,要是不被看中,转手再投递给国内的期刊,废物再利用嘛。
到了再后来,国内的期刊们也学聪明了,开始不收录这样的文章了,反而公开打起了招牌,一篇论文卖多少钱,给钱了才会帮你刊发。
这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
至于论文有没有学术价值,这个谁管?
能让你顺利毕业,评职称,能获奖不就成了。
沈光林的论文写的正嗨,一位老师进来了。
这位老师姓王,叫做王明明,就是那位连标题都没有翻译的论文的原作者。
王老师曾经也是一位运动健将,深谙各种斗争技巧,但是在学术这一块确实还是薄弱一些。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