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与军功,
许多出身寒门、却有真才实学的官员,
即便政绩卓着,也因家世低微而长期得不到提拔,心怀郁郁。
武媚娘提出的这两条政策,以“政绩”
与“才能”
为晋升标准,
让大批寒门出身或久不得志的官员看到了希望。
他们纷纷主动向武媚娘靠拢,
成为她朝堂班底的核心力量,
也让她在官僚体系中拥有了坚实的支持基础。
对宗室与勋贵阶层,
“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
则起到了稳定人心、减少改革阻力的作用。
唐朝建立之初,许多宗室子弟与开国勋贵因军功获得勋官身份与相应待遇,
但随着时间推移,部分勋官的资格存在争议,朝廷曾一度打算重新核查。
这一举措引了宗室与勋贵的恐慌,担心自己的既得利益受损。
武媚娘提出“已给告身者无追核”
,
明确表示尊重既往的封赏,不追究过往的争议,
让宗室与勋贵放下了心中的顾虑,对她的改革不再一味反对,
甚至有部分勋贵开始支持她的政策,为她减少了朝堂上的阻力。
而“广言路”
“杜谗口”
“息兵戈,以道德化天下”
三条政策,
则顺应了朝野渴望稳定、反对苛政的呼声。
武媚娘下令在朝堂外设置“匦箱”
,
允许百姓与低级官员上书言事,无论所言是治国建议还是官员弹劾,皆可投入匦箱,
由专人整理后呈交天皇与天后。
这一举措打通了下情上达的渠道,让朝廷得以听到底层的声音,
同时,她严厉打击朝堂上的谗言诬告,
规定凡恶意诋毁官员、编造谣言者,一经查实必加严惩,让朝堂风气为之一清。
此外,她主张减少对外征战,以道德教化天下,让百姓得以远离战火,休养生息。
这些举措不仅赢得了“远见卓识”
的评价,
连部分曾质疑她干政的老臣,
也因这十二事的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