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势 第一百五十三章 河西走廊(6 / 7)

饱喝足之后,是不是该搞些茶叶来消消食,咱们好歹也是“文明国家”,国中更是有数量不少的汉人,怎么能缺少茶叶呢?

    时间一久,不怎么愁温饱的渤海国,现在连个普通的小民都对茶叶喝上瘾了,逐渐已成为广大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那么,茶叶从哪里来呢?

    环顾自周,嗯,西边的罗刹人是敌人,西南方向的准噶尔也不怎么富裕,南边的喀尔喀蒙古人除了牛羊什么都没有,也是穷得掉渣。瞅了瞅,好像也只能与大秦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贸易联系。

    于是,渤海国和大秦晋商的走私贸易从小打小闹,逐渐日益做大,双方还选了一处合适的贸易据点——恰克图河畔。

    晋商从山西大同,经蒙古,到恰克图,就是一条极好的贸易路线。他们从秦国境内带来茶叶、丝绸、棉布、水果、瓷器、大米、蜡烛、大黄、姜、麝香等,走库伦,抵达恰克图,从渤海国手中换取大量的珍贵皮毛和沙金,然后再将这些东西装在从喀尔喀蒙古收购来的牛马上,一路赶回山西。不论是牲口,还是毛皮和金沙,转手倒卖,刨去成本费用后,获利达三到五倍。

    茶叶等内地商品由张家口北上运往恰克图,经过广袤的蒙古高原,虽有800多公里浩瀚的戈壁摊,风餐露宿,异常艰苦。但因有利可图,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商人前来贸易,尤其是晋商为主体的商人。

    曾有随行的文人著《蒙古随笔》中写道:“绵绵斯道,几不蓬人。自米盐薪水,无不咸备。百里逢井,数日不见人为常事。水味则苦碱外,腥且臭,浊且涩,犹宝如玉液”。

    恰克图贸易的兴盛,带动了大秦内陆许多城市,诸如北京、大同、太原、张家口、绥远、库伦等地商业的发展,以及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省茶叶生产的发展均起到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