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三皇五帝到如今 食色性也圣人云(二)(4 / 8)

八字奇缘 山高知寒 3463 字 1天前

甘味定地位,色之延续为子孙。

第二天早起,寡妇与二毛娘俩坐在堂屋吃早饭,就听寡妇说道:“二毛,昨晚我说你,其实是在说明一个道理,人们一直在追求“道德”的规范,其实道德的标准就产生于规范。

一个人的行为要从道德出发,从规范做起,人心本善,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传统认识,其实人们弄错了。为什么?因为中国是个农耕社会发达的国家,从上古时期,中原地区既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农耕社会,农耕社会需要的是合作,而合作就需要并且强化规范。所以自古以来,部族长老与后期统治者一直重视规范的强化,却忽略道德的护荫,打击自由的伸展.而西方游牧民族却截然不同的伸展了自由的思想,强化了道德的护荫,重视了道德对自由的制衡。用规范制衡了自利的分夺,平衡了社会的发展。从而实现了社会的均衡发展。而东方农耕民族重视的是权力机构的强化,忽略自由奔放的思想是制衡官僚政治的有效力量,混淆了道德来源于规范,而如树荫一样荫庇众人的目地。由于道德观念的混淆,既而“善”“恶”就没有了出处,那么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恶从何而来?

什么是‘善’?‘善’其实是从道德中演义出来的一种思想概念,归于道德的范畴。那么道德来自于何处,道德标准来自于人心吗?其实不是。道德来自于规范,那么规范又是什么呢?规范就是管理,规范是公平管理的衡量标准,也就是今天的政府、法制等等制定规范标准的部门。那么道德来自于那里?说到道德的来源,其实几千年来,人们把道德归于人心,归于“善”自心生,以及所谓的孔丘所言的“人之初,性本善”之说,这是对的吗?其实这是儒家皇统思想中愚民思想的余毒,是决对的错误。

人从离开母体知道什么是“恶”?什么是“善”?不知道吧。人生下来懵懵懂懂,没有善恶之分。人生下来,第一是需要吃奶,活命是第一需要,有需要就要有自由的空间,在母亲的护荫下自由的获取食物。那么需求就是来自于自由的获取,获得是生存的来源。那么一个人需要多少,从人类有部族之后,就不在是无限自由的获得,而是由分配来完成的,这种分配制度无论农耕社会还是游牧民族,群体的效应是一样的。因此需要是次序分配的起源,不能说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