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缸瓦舖招伙计(1 / 2)

街上人变多起来,有忙碌有清闲,还有端着碗坐在树荫下大口扒饭的,喧喧闹闹,烟火百态,仿如一副活过来的画卷。

天气热,淮阴县像个熔炉,阳光越来越毒辣,人都几乎要被烤化了。

顾宝如抬袖擦擦下颚的黏腻汗意,双目紧盯着前方的一家缸瓦舖。

她在这附近徘徊有好一会儿了,毗邻的几家铺子里,就这家缸瓦舖吊了一把干草。

虽然宝如从没寻过活儿做,但也清楚捆干草,就代表这家缺人手,急需招工用。

据说从前有些男人要典妻卖子,拉到集市去,又张不开嘴吆喝,就在妻子头发间插一根干草做草标,引人围观……

后来朝廷明令禁止私贩人口,没人敢在大街上插草卖人了,但慢慢的,插草作标也衍变成一种不成文规矩流传开去。

百姓人家识字不多,哪家商铺需要人手,捡一把干草用细绳吊起来,想找活儿做的人见了,自然就会主动上门问。

今日恰好是集市,来县里赶集的人多,缸瓦舖生意不错,这会儿已经来了好几拨挑缸坛的客人,挤在铺子门前,有人一会儿敲敲缸,一会儿问问价。

铺子只有铺主一人,忙得像个陀螺似的,恨不得多长几张嘴,好同时面面俱到回答客人问题。

顾宝如不熟悉人家的生意门道,远远观察着。

这时候生意忙,按理说不应该去打搅应工的,只是她左等右等,客人来了一拨又一拨,铺主忙得焦头烂额,宝如就忍不住踮着左脚,腰胯运力快步走向缸瓦舖。

她心想,如果能寻找机会帮忙招呼招呼,说不准也能在铺主心里留个好印象?

这附近相连的几家铺子都是做缸瓦生意的,每家铺门前都摆满了坛坛罐罐,供客人挑选瞧货,竞争十分激烈;

宝如注意到有许多客人是轮流着一家家探价看货的,稍怠慢些,客人就径直走向下一家铺了。

“那个土陶坛子,拿过来给我瞧瞧……”

有个客人站在人群外沿,挤不进去,指着坛子朝铺主开口。

可铺主这会儿正踩着木梯,半个身子都在铺内的阁楼里,给另一个客人搬罐子,听不见她的话,客人等了等,见铺主瞧也没瞧自己一眼,不悦地努努嘴,走开了。

顾宝如眼疾手快,赶忙伸手挽住她胳膊:

“婶子别走,我这就帮你拿来。”

她把人安抚好,顺势记下这个客人的样貌衣着,拨开前面的人,走向堆放酒坛的角落。

缸、坛、罐、壶等都是分类摆放的,坛子容量有大小之分,样式却差不多,都是底部小中间大,坛口小坛沿深的土陶坛子。

方才没瞧见客人指的是多大容量的,顾宝如飞快扫视一遍,挑了容量适中的两款,一手拎起一个,挤回那客人身边,将坛子放下:

“婶子,您买坛子是用来腌菜还是用来酿酒呢?您瞧瞧这两个合适不?那边还有更大和更小的……”

客人表情淡淡的,没说话,略提了提粗布裙,蹲到地上,扶着略大些的那个土陶坛,里里外外地审视。

宝如也蹲下去,踮着左脚,把身体重量全倾轧到右腿支撑。

她曲指敲敲那土陶坛,佯装老练,笑道:

“婶子,您听听这声儿,多爽脆多清亮,这一听就是好坛,无论您用来腌菜还是装酒,保准不会泄气儿;

这也是我们铺子卖得最好的陶坛,您要是用来腌菜,这么一大坛,够一家子吃上一个多月了。”

她瞎编了几句,听上去就像是在铺子里干了很久的伙计一样,除了脸上的抓痕磕碜点儿,语气上态度上叫人看不出半点端倪。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