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51章(8 / 9)

定,哪怕史鸿天资差一些呢,这个徒弟收了也就是了。史家算起来也是林黛玉的血亲,史鼎他们人品也还算可靠,若是再拉上一层关系,即便自己熬不住,不能看到林黛玉出嫁,史家想必也会看在自己是史鸿的老师的份上,善待林黛玉,帮助林黛玉打算,毕竟,林如海正经的弟子,也就是史鸿一个人而已,将来,林如海的人脉,也是会留给史鸿的,自然,史鸿也该对作为师妹的林黛玉负有照看的责任,史家到了这个地步,当不起忘恩负义之名。

    再一听史鸿的文章,林如海更是欢喜起来,不说史鸿这般捷才,短时间内,便能破题作文,而且颇有新意,眼中有物,并无年轻人常犯的浮夸错误,林如海是惜才之人,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引荐贾雨村。若非史家出身勋贵,跟文官之间关系较为疏远,史鼎也不好随便找个人就领着儿子去拜师,要不然,史鸿这样的学生,还真轮不到林如海。

    而史鼎的打算也差不多,之前林如海被弹劾的时候,史鼎立刻就发现,这位亲戚的人脉当真是不容小觑,而且,林如海在扬州多年,虽说因为盐政的事情得罪了不少人,同样也结下了不少善缘。虽说史鼎并不知道林如海如今身体状况不佳,但是,史鸿想要在文官阶层立足,必须要有一个有力的领路人,史鼎哪怕入了内阁,简在圣心,大权在握,在文官阶层中依旧是外人,他这辈子也坐不到首辅的位置上。而史鸿,欠缺的也不过就是一个桥梁罢了,史鼎本来想的是郑学俭,可是郑家看似清贵,并无实权,而且,郑家子孙繁茂,政治资源需要分给太多人了,哪怕两家结了亲,但是史鸿毕竟姓史,哪能分到多少呢,因此,在得知林如海将要进京的时候,史鼎便下了决心,哪怕被人说成是挟恩求报,也要让林如海收下史鸿。等到林如海应下来之后,史鼎才算将心放了下来。

    这段师徒关系在两家半带算计,半带真心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也算得上是皆大欢喜。林如海看了看史鸿拿过来的平常的功课,也是颇为满意,史鸿明显是勤奋型的,字在这个年纪,也算得上出彩,诗词略显中规中矩,不过也算得上可以。其实前朝跟本朝,也没出过什么特别突出的诗人,有那么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