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1 / 6)

抓贼的消息像被风一口口吹散,清河村从早到晚都不乏议论。

有人说“活该”

,有人说“解气”

,还有人挤着在晒场边看那袋被夺回的苞谷,像看一场少有的胜仗。

上午晒场临时搭了张桌子,段根生把本子往桌上一拍,嗓门压得不高,却沉:“昨夜南沟口抓到两个外地小偷,一个押到公社,一个还在路上跑了。

多亏阮知青和宋知青设了‘响弦’,才没让庄稼白白丢。”

刘会计“唰唰”

翻账本,眼镜片反着白光:“按队里规矩,抓贼护粮、出点子起作用的——记嘉奖一次,加两分工。

另:半斤白面、一盏公家旧煤油灯,借用,但灯油自理。”

围着的人先是一静,继而忍不住笑起来:“这回是明赏!”

“半斤白面也强过没有——”

“旧煤油灯借用也中用,夜里看场有光。”

阮时苒站在人群里,点点头:“谢段支书、徐队长、刘会计。”

她不卑不亢,“白面我收下,灯也收,但我想再借一张旧书桌,放在看场小屋,白天让大家记值更;晚上用来登记谁负责哪片地,省得混乱。”

段根生抬眼看她,眼里那点冰凉少见地化开一线:“会过日子的丫头。

行!”

他回头吩咐,“会计,把大队部那张坏腿的桌子修一修,搬到南沟口的看场棚。

谁弄坏谁修。”

“得嘞。”

刘会计应得利索。

旁边有村妇咂嘴:“还说城里娃干不了,瞧瞧,人家脑子灵得很。”

“会用脑子就算能耐。”

“这哩,说的在理。”

爽点不在声浪里,在那些悄悄偏向她的目光里。

表扬完,段根生把话锋一转:“响弦是个好法子。

下午戌时,大槐树下集合,阮知青给大家教一遍——别嫌麻烦,种出来的都是命。”

“我来。”

阮时苒答得干脆。

午间散场,陈巧珍端了两碗稀粥摇晃着过来,塞给她一碗:“喝。

别跟我客气。”

她嘴上刀子,手里却热乎,“你这一手,值钱。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