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并非推崇权诈之术。
夏侯靖听罢,不置可否,又随口问了几个《诗经》丶《尚书》中的典故,凛夜皆对答如流,释义精准,却点到即止,绝不卖弄才学。
「看来,你确是读过些书。」夏侯靖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他话锋陡然一转,目光如炬,直视凛夜:「那麽,以你之见,如今北境狄患频扰,当以何策应对?是和,是战,还是另有他法?」
这已非单纯经义考校,而是涉及当朝军国大事,极其敏感。一个回答不慎,便是大祸临头。
凛夜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愈发沉静。他深知这才是今日校考的核心。他沉吟片刻,方缓缓道:「陛下,此乃军国大事,臣侍卑微,不敢妄议朝政。」
「朕准你议。」夏侯靖语气不容拒绝。
凛夜深吸一口气,道:「臣侍浅见,狄人如野草,剿之不尽。一味征伐,耗费国帑,疲惫军民。一味怀柔,则易使其骄纵,贪得无厌。或可效仿前朝,於边境择险要处设互市,以我之布帛茶盐,易其牛马皮革,使其有所依赖,同时加固边防,练兵选将,恩威并施。寇来则击,退则守,平时以利羁縻,或可暂保边境安宁。然此仅为权宜之计,长久之策,仍在於国力强盛,兵精粮足,使敌不敢来犯。」
他这番话,既提出了具体策略(互市丶练兵),又强调了根本(国力),同时谨慎地避开了主战或主和的明确立场,只言「权宜」,将最终决策权归於皇帝。
殿内一时寂静,只闻更漏滴答之声。
夏侯靖凝视他良久,目光深邃难测,彷佛要从他平静无波的表情下,看出隐藏的真意。半晌,他才缓缓开口,语气莫辨:「见解虽不算新颖,倒也稳妥,难得你身处怡芳苑,尚有心思关注边事。」
这话听似赞许,实则试探更甚。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