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短篇作品,清道光、光绪年间更有文康的《儿女英雄传》以及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三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等,形成了武侠小说的雏形。
及至20世纪的20年代,以平江不肖生(原名向恺然,代表作是《江湖奇侠传》和《近代侠义英雄传》)领袖群英;30年代,还珠楼主(原名李寿民),一枝独秀,艳压群芳,令此前及同时代作家都黯然失色。其代表作《蜀山剑侠传》至今仍列为仙剑武侠的经典作品。
此外,同时代另有白羽的《十二金钱缥》)、郑证因的《鹰爪王》、 朱贞木的《七杀碑》等。
第二阶段则是50、60年代香港以金庸、梁羽生等为代表的传统武侠小说的兴盛阶段。当年梁羽生在《大公报》上连载他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而金庸则在《明报》上连载其代表作《射雕英雄传》,一时双峰对峙,掀起了武侠小说创作的**。
第三阶段则是稍后台湾以古龙、温瑞安等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的兴盛阶段。武侠小说至金、梁一变,至古温则又是一变。古龙以一部《多情剑客无情剑》涉足江湖而又超脱江湖,以蒙太奇般电影的剪接方式将侦探、推理融于一炉,开创一种抒情自传的表述方式,直指人心和人性。温瑞安以《四大名捕》来《说英雄》问究竟谁是英雄?
为何我把几近同时代的金庸与古龙的武侠小说创作分为两个阶段?那是从金、古作品的艺术特色来分的。我观金庸与古龙,如诗中之李杜。
金庸气象沉雄,莽莽苍苍,似黄钟大吕,万千气象;古龙则剔脱空灵,飘逸洒脱,如天外陨石,不知所踪。
在金庸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历史年代、真实的历史环境、真实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事件,波澜壮阔、迭荡起伏。为悼“靖康耻”,为抒“臣子恨”,故而郭啸天之子取名“郭靖”,杨铁心之子名为“杨康”。
郭靖与铁木真之子拖雷结义,杨过飞石击中大汉蒙哥,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与乾隆皇帝是亲兄弟等等金庸作品中的故事情节都是真实的历史年代、环境等。
在古龙的作品中,我们则看到的是虚幻的时间、虚幻的环境、虚构的人物、虚构的事件,既无繁复的历史背景,也无实在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