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侠到玄幻[转](1 / 9)

星期天晚上,应邀去北京化工大学参加某网站与化工大研究生座谈会暨签名赠站的发起人,著名华人玄幻作家龙人(其新作《灭秦》被誉为史诗性的武侠玄幻巨著,称之为“前有黄易《寻秦》,后有龙人《灭秦》)是好友;二来我自小就喜欢看武侠小说,对武侠小说颇有心得(曾记中学时,竟想效法金、梁,笑傲江湖,相忘武林,写起了武侠小说《风雨盛霜》,但自感文笔艺术超不过金、梁,情节构思无法凌架于古、温,只有自叹弗如,甘拜下风,写了三分之一,十余万字就无疾而终,苦思另觅他径,独立门派),故也就勉为其难,与莘莘学子交流一下自己对玄幻小说的看法,更想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感受,我的经历,我的人生观,我的创作观。以下是我的发言。

当前国内的武侠小说创作已日薄西山,形成走下坡路的衰颓之趋势。但玄幻小说创作却繁花似锦,蔚为大观。

何谓“玄幻小说”?目前大家各执一端、概莫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玄幻小说根植于武侠小说。玄幻小说在传统的武侠小说基础上融合了中西方文学中神幻、魔幻、奇幻的营养,而自有风格、自成体系,自形门派。故有人称之为“奇妙的幻想体武侠小说”。

我自小就喜欢读武侠小说,在少女时代,闲暇之余,我读得最多的消遣书籍不是琼瑶、岑凯伦等的言情小说,而是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等人的武侠小说。正如去年九月金庸来川,我在“人文四川•名家论坛”上同金大侠所说的那样,多年来痴情于他的武侠小说。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馨香的金庸小说,伴随着我的成长。

虽然我们创作的方向大相径庭,但金大侠的小说对我创作的影响不容忽视。正如当年“有井水处皆有柳词”一样,如今“有华人处皆有金庸之小说”。金庸小说给作家最大的启示就是“如何使自己的作品更加接近民众,雅俗共赏”。

我以为近代中国的武侠小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20年到1950年三十年间,以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为代表的传统武侠小说的形成阶段。

其实早在唐传奇中就有裴钅刑的《聂隐娘》、《昆仑奴》、孙光宪的《荆十三娘》、袁郊的《红线》、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等颇为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