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四象拱卫(3 / 4)

的兽,被摩挲得泛着暖光。

推门而出时,视线会毫无阻碍地投向西南角的望月亭,亭顶那只半尺高的铜葫芦正对着大门,阳光洒在葫芦上,折射出细碎的金斑,连葫芦表面雕刻的缠枝纹都看得一清二楚。

据说每到月圆之夜,月光会顺着葫芦的弧度倾泻而下,正好落在门前的青石板上,映出片银亮的光斑。

西头那栋的露台阳台向外挑出半米,边缘围着雕花的白石栏杆,栏杆上摆着两盆开得正盛的三角梅,嫣红的花瓣垂落如瀑布。

阳台中央放着两张藤编躺椅,椅面的藤条交错成细密的网格,坐上去能感觉到轻微的弹性。

从躺椅上抬眼望,恰好能望见北侧那条蜿蜒的竹林小径,青竹亭亭如盖,竹影在小径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风穿过竹叶时,“沙沙”

声顺着风势飘来,连竹叶摩擦的细微声响都清晰可闻,偶尔还有几片枯叶旋转着落在小径上,动静皆能收入耳中。

中间那栋的阁楼开着扇圆形小窗,窗框是深褐色的实木,边缘刻着回字纹。

窗台上摆着只青瓷花盆,里面栽着株墨兰,叶片修长如剑,正斜斜地探向窗外。

从窗口探身望去,视线会越过层层树影,斜斜落在远处的湖心岛——岛上那座白墙黑瓦的小庙,墙皮白得像刚刷过,屋顶的黑瓦却透着岁月的温润,庙前那棵老槐树的树冠如伞盖,将小庙护在中央。

整座岛像枚落定的棋子,稳稳地嵌在碧绿的湖心,而阁楼的窗口,恰似棋盘外那双凝视棋局的眼。

更让人在意的是连接各栋建筑的小径,青石板铺得蜿蜒曲折,却总能在转弯处与某栋楼的窗口、某座亭台的檐角形成奇妙的呼应。

仿佛站在任何一栋楼里,都能通过这些隐秘的视线,将整片区域的动静尽收眼底——这哪里是寻常的居所布局,分明是座藏着攻守之道的迷宫。

树丛间还隐约能看见蜿蜒的石板路,连接着各栋洋房,路边埋着半露的地灯,灯罩是磨砂玻璃做的,到了夜晚该会透出暖黄的光,把路径照得朦朦胧胧。

偶尔有飞鸟从屋顶掠过,翅膀带起的风掀动几片陶瓦,出轻微的“咔啦”

声,更衬得这片区域静谧得近乎肃穆。

路人眼帘低垂,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片浅影,借着“昏迷”

的间隙,瞳孔在眼皮下飞快转动,将沿途的布局一一刻进脑海。

他嘴角挂着无意识的涎水,看上去昏沉得厉害,指尖却在深色裤缝里悄悄掐算着——食指抵住中指第二关节,拇指轻点无名指根,那是推演阵法时才会用的暗诀。

东头那栋洋房坐落在缓坡之上,地势比周遭高出约莫半米,门前三级青石板台阶被磨得光滑,恰好抬升了视野。

西南向的风穿过密林时本带着股燥意,却被不远处的望月亭稳稳挡住——亭柱间距、飞檐弧度都像量着风向造的,风势一过亭台便减了大半,只余缕清风拂过门前,正是“青龙踞高”

的格局,藏着迎祥纳气的讲究。

西头的建筑刻意压了高度,屋脊线比东头矮了尺余,露台上的藤椅摆得极巧,坐上去视线恰好能穿透疏朗的竹枝,望见北侧那片密不透风的竹林。

竹属东方甲乙木,性坚韧,而西侧对应白虎位,这般布局暗合“白虎衔木”

,既借竹木之气稳固宅基,又能让露台成为天然的了望点,竹影一动便能察觉异动。

南侧临湖的地带水汽氤氲,清晨常有薄雾漫过石板路,那座六角亭的飞檐翘角正斜斜指向湖心岛,檐角的风铃在风中轻响,声线恰好能顺着水面传到岛上。

水为财,亦为险,“朱雀临水”

的排布既引水汽润宅,又以亭台为界,将水岸动静尽收耳底,连波纹撞岸的轻响都能分辨出是否异常。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