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新法!(2 / 2)

p>

曝光结束,他赶紧在暗箱里取出干版,放进显影液里。

没一会儿,榕树的轮廓渐渐显出来,比湿版的影像更清晰,连树叶的纹路都能看见。

“成了!” 朱祁镇忍不住喊出声,陈六跑过来,见玻璃片上的榕树清清楚楚,也跟着高兴:“陛下,这比湿版快多了!还不用怕胶干!”

可他还想再缩短时间。

第二天,他又测试了10秒钟,拍的是码头的 “海龙号”。

显影后,船身的龙纹、桅杆上的帆都清晰,只是船帆的阴影有点淡。

他琢磨着,是曝光时间还不够,于是下次试了半分钟。

这次影像正好,船帆的阴影、船身的木纹都分明,比湿版的效果还好。

“再试试肖像!” 朱祁镇叫来了正在修船的周虎,让他站在工坊门口,阳光正好落在他身上。朱祁镇装好干版,调好相机。

三十秒后,曝光结束,显影后,周虎的甲胄纹路、脸上的疤痕都清晰得很,连他握刀柄的手指关节都能看见。

周虎拿着底片,反复看了好几遍:“陛下,这物件现在更神了!站一会儿就拍好了,之前还得等半天!”

接下来的几日,朱祁镇不断调整明胶、溴化银的比例,还有曝光时间。

他发现,明胶多了,膜更柔韧,但感光慢;溴化银多了,感光快,但容易出黑点。经过十几次实验,他终于定下了最佳比例:每十份明胶汁,加两份溴化银悬浮液,再加半份蜂蜜,这样的乳液涂布后干燥快,感光性好,曝光时间控制在10秒到1分钟,拍风景、肖像都清晰。

他还做了个便携的干版盒,用楠木做的,里面铺着黑绒布,能装二十块干版。每次出去拍照,他只需要带着相机和干版盒,不用再扛着陶碗、火棉胶,方便多了。

回到工坊,他把干版的制作方法详细写在册子上,从明胶的熬煮、溴化银的制备,到乳液的调配、涂布干燥,每一步都记着比例和注意事项,还画了示意图。

他把册子交给陈六:“送往龙潭基地,告诉雷工,往后培养几个工匠,专门做干版,越多越好,咱们要拍的东西还多着呢。”

陈六接过册子,见上面写得密密麻麻,连熬明胶时火要多大、搅拌要多少下都记着,忍不住说:“陛下,有了这法子,往后咱们的照片会越来越多,后人看了,就知道咱们当年在海防是怎么过日子的了。”

朱祁镇点点头,目光落在窗外的码头,夕阳下,船员们还在忙碌,“海龙号” 的帆在风中飘着,远处的下龙湾波光粼粼。

他拿起一块刚做好的干版,对着光看,透明的膜上还能看见细小的溴化银颗粒,像撒了把细星。

这小小的干版,不仅解决了拍照的不便,更能让他把海防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更方便地记下来,留给百年后的后人,让他们真真切切地看见,曾经有一群大明人,在这片海疆上,用双手开拓出的岁月。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