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阿福,见着王老三就笑:
“掌柜的,这二轮马车真要卖?我叔在乡下拉货,正缺辆车呢。”
王老三摸了摸二轮马车的木辕,这车子陪了他五年,如今却成了累赘,叹口气道:
“卖!你叔要是要,算他便宜些,三十两,再送他两斤茶油擦车轴。”
正说着,巷口的张阿婆挎着菜篮子路过,见着要卖二轮车,赶紧凑过来:
“老三啊,这车子还能拉货呢,怎就卖了?”
王老三笑着帮她理了理菜篮子里的青菜:
“阿婆,新的四轮车好用,这旧的留着占地方。您往后要去木渎看孙儿,直接去车行订车,比坐轿子稳当。”
一传十十传百,两个时辰,五辆二轮马车就被买主拉走了,王老三揣着卖车的银子,领着两个儿子往苏州码头走。
码头边早停着艘乌篷船,是去太仓的,再从太仓转乘去舟山的邮轮。
王夏晕船,刚上船就扶着船帮吐,王秋却扒着船舷看,见着水里的鱼群就喊:“爹!你看鱼!比家里的猫还大!”
王老三拍着王夏的背,递上块姜片:“忍忍,到了太仓换大邮轮就好了,那船稳得很。”
到太仓码头时,日头刚过晌午,远处停泊着一艘大船,船身上漆着 “安海号” 三个红漆大字。
码头上排队的人不少,有挑着货担的小贩,有背着包袱的渔民,还有几个穿绸缎的商人。
两天后,他们终于到了舟山码头。
码头边停着不少渔船,渔民们正扛着渔网往岸上走,鱼腥味混着海草的味道扑面而来。王老三领着儿子们找了家小馆子,点了三碗鱼丸汤,鱼丸弹得能蹦起来。
王秋连喝了两碗,连说 “比家里的肉丸子好吃”。
来不及休息,王老三就去打听去海防的航线。
馆子里的老板说:“去海防得坐‘通远号’,也是三天一班,今早刚走,得等后天。那船比‘安海号’还大,船上有卖南洋的椰子,你家小子肯定喜欢。”
王老三听了,当即就在码头附近找了家客栈住下,白天带着儿子们逛舟山街头,见着卖贝壳的就给小女儿买了串,见着卖海产的就买了两斤虾米,说要带回苏州给大儿子尝尝。
后天一早,“通远号” 果然到了。
这船比 “安海号” 还宽敞,舱房里铺着木板,还挂着布帘,能挡些海风。船上的伙计推着个小推车,车上放着切开的椰子,十文钱一个。
王秋吵着要吃,王老三买了一个,用竹子吸管插进去,王秋吸了一口,皱着眉说 “有点涩”,王夏却抢过去喝了大半。
船行到中途,甲板上突然热闹起来,原来是有渔民在卖刚钓上来的鱼,王老三买了一小块,让厨房帮忙烤了,撒上盐,吃起来鲜得很。
走了十天,“通远号” 抵达广州,稍作停顿,又过了五六天,他们终于抵达海防码头。
刚下船,王老三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