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国书,也被精心修饰。以汉文与拉丁文书就。
其拉丁文版,书写在上好的羊皮纸上。
其汉文版,则用上好笔墨宣纸书写。
汉文书曰:
……敝国远在西极,素闻中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大明帝国皇帝陛下威德广被四海。今幸得海路通达,特遣使团,跨越重洋,谨献敝国土产微物,聊表仰慕之忧,愿永结友好,共享太平,
……
“臣,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御前特使、紫袍贵族米海尔·帕莱奥,参见东方大皇帝陛下,伏惟陛下圣体安康,国运永昌。”
朱祁镇高座御座,似笑非笑地看着眼前一位白人俘虏熟练地表演。
淡淡说道:“够用了。能磕头、能回话、能做出恭敬惶恐状,足矣。”
“准备一下,与琉球、虾夷使团于济州汇合,登陆津沽!”
……
朱祁镇的谋划,从来都是一石数鸟。
“罗马帝国使团”,固然是他恶趣味的体现和窥探京师的耳目,但其背后,还隐藏着更为实际的经济目的。
开辟一条直抵朝贡贸易通道。
朝贡贸易,实为贸易。
作为官方主导的对外交换体系,旨在“怀柔远人”、维护宗藩秩序的朝贡贸易,并不注重经济上赚钱还是亏钱。
各国使团携贡品觐见,明廷回赐丝帛、瓷器等厚赏,彰显“天朝”恩威,这就够了。
而且,贡使常获准在指定市舶司贸易,形成“贡市一体”。
朱祁镇知道,自己远在京师的好弟弟一定会厚往薄来。
那么,何乐而不为?
港内,一支规模远超寻常商队的船队正在做出发前最后的准备。
整整三十余艘盖伦舰船,平均吨位在800吨左右。
它们船体更高更大,船舱更深,更能承受远洋风浪,它们的桅杆刺破雾霭,组成一片狰狞的森林。
码头上,号子声、车轮声、蒸汽绞盘的嘶鸣声交织成一片工业的交响。
分门别类的货物,按序装船,效率惊人。
在最底层的货舱,壮工们喊着号子,用滑轨和吊臂将一块块黝黑的生铁锭和熟铁材推入舱内。
与之同行的是一捆捆打造好的铁制农具——犁铧、锄头、镰刀,以及一口口厚实耐用的铸铁大锅。
巨大的木桶被滚入船舱,里面装满了凝固的鲸油,以及用甘蔗、椰子、稻米酿制的烈酒。另外还有一袋袋盐渍鲸鱼肉干。
其上,则是价值稍高却没那么重工业品:
洁白细腻、去污力极强的肥皂,以油纸密封,一箱箱码放整齐;
些肥皂利用炼油副产品甘油和碱制成,去污力极强,洁白细腻,甚至还有不同香气、款式。
与之相邻的,是如山堆积的棉布和麻布匹头。它们由改进后的蒸汽动力织机产出,质地均匀厚实,虽无苏杭绸缎的华丽,却以耐用和低廉的价格取胜,如同灰白色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