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待朱启明说完,她并未立刻应承,而是黛眉微蹙,陷入了沉思。
片刻之后,她抬起头,条理清晰地开口。
“陛下,此事可行。
但有两点,需先明确。”
朱启明一怔:“你说。”
“其一,是臣妾的身份。”
张嫣的目光清明如镜,“陛下所言,是待您登基之后。
可臣妾如今身份尴尬,既非先帝皇后,亦非陛下中宫。
以此身份整肃内廷,名不正,则言不顺,必遭掣肘。”
朱启明心中一凛,他竟没考虑到这一点。
“所以,”
张嫣继续道,“此事,需待陛下登基大典之后,第一道旨意,便是复我中宫之位。
唯有如此,臣妾行事方能雷厉风行,无人敢置喙。”
她不是在索要权力,而是在为即将执行的任务,争取最合法、最有效的工具。
“其二,是行事之法。”
张嫣的思维愈清晰,逻辑严谨得让朱启明都感到心惊。
“陛下今夜已在西苑敲山震虎,宫中必然人心惶惶。
若此时再大张旗鼓地清查,只会逼得那些有私心的人抱团取暖,负隅顽抗,反而不美。”
“臣妾以为,此事不能急。”
“当以‘信王即将离京就藩,需裁汰旧有宫人’为名,先将一部分人‘体面’地送出宫去。
而后,再借机调整各宫苑职司,将那些可疑之人,调往闲散之处,暗中观察。”
“如此,明面上是裁汰冗员,安抚人心;暗地里却是分而化之,徐徐图之。
大张旗鼓地查,不如暗中甄别,分批处置,方是上策。”
一番话说完,殿内一片寂静。
朱启明目瞪口呆地看着她。
他本来是来下达命令,寻求帮助的。
结果,张嫣不仅主动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甚至在短短片刻之间,就为他规划出了一套远比他自己设想的更加周密、更加稳妥的行动方案。
从确立名分,到行动策略,再到人心的把握,无一不精,无一不准。
这哪里还是那个需要他保护的深宫皇后?
这分明是一位手腕高明、深谙权术的政治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