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神色凛然。
他们这才明白,为何陛下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朝争,连饭都顾不上吃就要立刻召集他们商议此事。
袁可立轻叹一声,放下碗筷:“陛下,老臣虽已离任登莱数年,然深知东江情状确如沈副将所言,复杂无比,非强干之臣持重权不能整顿。
"毛文龙在时,已显尾大不掉之势,今其骤亡,乱象必生。
刘兴治之辈,若无制约,叛乱恐在旦夕之间!
此绝非危言耸听!”
“袁卿所言极是。”
朱启明微微颔,目光随即转向孙传庭:
“正因情势危急,寻常迁延程序已不可行。
朕在张家湾,已与孙传庭详议东江方略。
伯雅,你所言‘快、准、狠’三字,及整军、肃奸、联朝、扰虏之策,正合朕意,亦是当前唯一破局之法。”
他没有问孙传庭“你当如何”
,而是直接肯定了他的方略。
随即,他看向内阁和兵部、户部的官员,快下达旨意:
“即刻拟旨:设立东江经略府,总览东江镇及协调朝鲜事务一切军民政务。
擢升孙传庭为右佥都御史,加兵部侍郎衔,赐尚方剑,出任东江经略,全权处理东江事宜!”
“沈世魁,加衔副总兵,辅佐孙经略,戴罪立功!”
“着户部、兵部,限三日内,优先调拨粮草五万石,饷银十万两,火药三千斤,棉衣五千套,以及相应军械,由孙爱卿一并押运前往东江!
沿途各州县、水师必须全力协助,不得有误!”
孙传庭和沈世魁立刻跪倒在地:“臣(末将)领旨!
必竭尽全力,平定东江,以报陛下天恩!”
几位重臣,特别是袁可立,见事态确实紧急,便不再有任何疑问,纷纷起身:“陛下圣明!
臣等遵旨!”
朱启明看着孙传庭:“伯雅,方略既定,朕便不再赘言。
东江乃至辽东大局,朕就托付给你了。
望你即刻准备,启程,力挽狂澜!”
“臣,遵旨!
必不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