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明戴着铁面,领着曹文诏叔侄,在宫门外与王大力、王翠娥的八百亲兵汇合。
一行人马不停蹄,星夜返回张家湾大营。
营中灯火通明,将士们见将军得胜归来,爆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朱启明心里却不踏实。
有个名字,像根刺,扎在他心头——袁崇焕。
这老小子,杀了是痛快,但动静太大,关宁军那帮骄兵悍将要是闹起来,便宜了建奴。
可留着,又是个天大的祸害。
妈的,废物利用吧。
朱启明回到中军大帐,当即提笔,唰唰唰写下一封密报。
他在信里把袁崇焕的“罪状”
——擅杀毛文龙、欺君五年平辽、纵敌入口、暗中议和,一样样摆出来,说这家伙千刀万剐不为过。
但话锋一转,他又说,现在杀他,会动摇边军人心,不如先把他贬到鸟不拉屎的崖州去,交给自己“秘密处置”
。
写完,他叫来一个心腹亲兵。
“火送进宫,亲手交给王承恩。”
“是!”
第二天,天刚亮,宫里的圣旨就跟不要钱似的,一封接一封地来了。
第一封,内阁换血。
辅韩爌滚蛋回家养老,钱龙锡致仕,何如宠、李标调离,孙承宗当了辅,李邦华、毕自严、范景文、袁可立统统入阁。
这道旨意,通过邸报飞传天下,整个大明官场都炸了锅!
第二封,亲信升官。
王大力、王翠娥,游击将军。
曹文诏,总兵。
曹变蛟,参将。
圣旨写得明明白白,这几个人,以后都归朱启明管。
第三封,是给朱启明的。
“加封朱启明为‘督师蓟辽、保定、天津、登莱等处军务,总督京营戎政,提督九门’!”
传旨的太监念得嗓子都快劈了。
这官衔,长得吓人,权也大得吓人。
整个北方的兵马,连带京城的防务,全在他手里了。
张家湾大营彻底沸腾,士兵们嗷嗷叫着,把帽子都抛上了天。
朱启明面无表情地领了旨,心里却乐开了花。
好弟弟,真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