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明见气氛稍缓,知道该切入正题了!
就孙承宗一个补丁,是救不了大明的!
再多打几个!
朱启明重新落座,目光如刀,扫过崇祯和孙承宗:“五弟,孙师傅。
朕‘归来’之事,干系国本。
当务之急,是稳住朝局,凝聚力量,对付建虏流寇这两把悬颈之刃!
中枢内阁,必须大换血!
庸者去,能者上!”
崇祯精神一振:“皇兄明鉴!
朝堂之上,尸位素餐者众!
请皇兄示下!”
孙承宗心中一凛,知道真正的考验到了。
朱启明不再多言,直接从袖中取出一张纸条,推到崇祯面前。
崇祯接过,凝神看去:
>去:
>韩爌(辅,庸碌无为,难当危局)
>钱龙锡(次辅,深陷党争,庸碌误国)
>何如宠(阁臣,持重过头,保守怯懦)
>留调:
>成基命(阁臣,暂留观察,转任清要)
>入:
>李邦华(兵部尚书,熟悉军务)
>毕自严(户部尚书,精于理财)
>范景文(太常寺少卿,清廉干才,加工部尚书衔)
>袁可立(前登莱巡抚,老成谋国,起复)
>辅:孙承宗
孙承宗瞥见内容,尤其是看到辅韩爌也在去职之列,眉头紧锁:
“陛下!
辅更迭,阁臣去其大半,震动太大!
韩相虽乏建树,亦无大过;成基命尚算稳重;钱、何去位已引波澜,若再动辅,东林必全力反扑,朝局恐立时大乱!
此时党争再起,如何应对危局?”
朱启明目光如电,语气斩钉截铁:
“孙师傅!
建虏的刀可等他们吵完?!
韩爌身为辅,建奴破关时束手无策,庸碌便是大过!
值此存亡之秋,辅之位岂容庸才尸位?成基命暂留已是权衡!
至于东林反弹?”
他冷笑一声,铁面寒光闪烁,
“告诉他们,是朕的意思!
国家危如累卵,还在搞党同伐异、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