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3章 江城大学分校(2 / 4)

医疗配套等方面加大投入,打造宜居宜业的人才生态。唯有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才能为产业持续升级提供不竭动力。我们希望与政府共同设立专项人才基金,对引进的高层次技术与管理人才给予安家补贴、科研启动支持和税收优惠。”

“我们也在研究相关人才引进政策与实施细则,目前初步方案已经成型,涵盖人才落户、住房补贴、子女入学绿色通道及医疗优先服务等配套措施。近期将发布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建议,并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细则。”

江一鸣说道:“另外,前两天省委杜书记到临江市考察时,我们专门向杜书记汇报了临江市人才缺口的问题。仅仅通过引进是不够的,我们要自己培养人才,推动产教融合。”

“一是准备与江城大学商议,建立江城大学临江校区,定向培养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紧缺专业人才,实行“订单式”招生、“双导师”培养模式,确保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二是推动临江职业学院升级为临江职业技术大学,强化实操能力训练,打通从中职、高职到本科的贯通培养通道。三是支持本地企业与院校共建产业学院,将生产车间作为第二课堂,由工程师担任实践导师,实现课程内容与生产流程无缝衔接。通过构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全链条机制,夯实产业发展的智力基石,为临江市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持续动能。”

“江书记,您提出的构想与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方向真是高瞻远瞩,完全契合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我们企业将全力配合校区建设与产业学院落地,提供实习岗位、实训设备及技术导师支持,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

杜宏远直接表态道:“如果江城大学能够在临江设立校区,我们大麦科技分三年捐赠一个亿用于校区建设及人才培育,优先支持实验室建设与青年教师培养。同时设立大麦班及大麦奖学金,对优秀学生提供定向培养机会和奖学金支持,鼓励其投身临江重点产业领域。”

听到杜宏远如此果断的承诺,江一鸣十分高兴,笑道:“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把江城大学临江校区项目落地落实。省委省政府也非常支持我们推进此项工作,我准备明天再次找杜书记汇报此事,再加上你们承诺的一个亿,我对项目落地充满信心。有了企业真金白银的支持和人才培养的深度参与,我们不仅能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更能确保毕业生留得住、用得上、发展得好。这不仅是教育事业的突破,更是临江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2011年的一个亿,已经是一笔巨款,更何况大麦科技此时正处于发展初期,拿出一个亿已经非常难得了,足见杜宏远的战略眼光与担当。

随后,江一鸣又与景东方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同样的建议,不过景东方更加复杂,不像大麦科技那样可以快速决策,江一鸣也理解他们的谨慎态度。

他并未要求对方急于答复,而是请他们先成立专项工作组,与政府对接,共同协商具体合作方案与实施路径,看能否找到一个双方都可接受的合作模式,共同制定上下游企业落户临江市的有利政策包。

随后,江一鸣与郭临野又到访了临江市的几家大型科技公司,与他们洽谈相关事宜,争取他们的支持。

通过一天的走访和洽谈,整体情况不错,让他们有信心招引更多的企业落户临江市。

“临野市长,你亲自抓这件事,尽快制定最新的招引政策,争取半个月内完成,我们再分头去招引,我打算在五月中下旬召开电子产业招商大会,集中签约一批重点项目。所以在此之前,必须确保政策具有竞争力和可操作性,确保二十家以上的重点企业能够明确表达落地意向。”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