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晋3(3 / 5)

的将帅人选,司马炎很是重视,先后用宗室司马泰、司马骏驻守关中,以抵御陇西鲜卑与羌人的骚扰。泰始五年(269年),新设秦州,并以重将胡烈任刺史,以威制“羌戎”。当胡烈兵败而死后,司马炎一度让权臣贾充出镇长安,想以其镇守边疆。此事虽未得实行,但也体现了他用重臣镇服西北少数民族的想法。在派兵抵御鲜卑、匈奴、氐、羌等族进攻的同时,司马炎还比较重视政治抚纳,如假授氐人首领杨飞龙为平西将军。当时羌人在边立功者,也能受到封侯的奖赏。155

西晋立国以来,沿袭曹魏旧制,在西域设置戊己校尉和西域长史,仍分驻高昌、海头,负责军事、屯田和监护西域各城郭政权。其组织机构严密,能快速通达晋廷政令。咸宁初年,戊己校尉马循曾先后击破邻近鲜卑部落的反乱。同时,西晋朝廷与西域各国保持了友好的关系。焉耆、龟兹、大宛、鄯善、康居等国相继遣使入朝进贡,晋也对西域诸国多加封号。其中大宛统治者蓝庾在太康六年(285年)被司马炎册封为王。蓝庾死后,其继承人摩之遣使进贡汗血马。20世纪初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的“晋守侍中大都尉奉晋大侯亲晋鄯善、焉耆、兹龟(龟兹)、疏勒、于阗王写下诏书到”木简,显示了五国与晋的从属关系。晋维持与西域良好关系,并实行有效的管理,拓通了中亚的商路,并促进了西北各族的往来。155

北部及东北边务

晋北部及东北边疆,居住着鲜卑、夫馀、挹娄、高句丽等诸多民族。其中以鲜卑势力最强,北有拓跋鲜卑,东北有慕容鲜卑、宇文鲜卑以及段部鲜卑。为维持北部边疆安宁,司马炎与拓跋鲜卑首领拓跋力微和好,并善待其在洛阳作质子的长子沙漠汗。后沙漠汗请求归国,司马炎以厚礼相赠,征北大将军卫瓘担心沙漠汗回国后成为晋之祸患,疏请留下他。司马炎不愿失信于拓跋部,没有同意。卫瓘遂以离间计诱使拓跋力微杀死沙漠汗,使拓跋部内部分离,一时难以形成对西晋的压力。而慕容鲜卑部在魏晋之际力量逐渐壮大,其首领慕容廆频繁袭扰北疆,屡次被晋军击败,得不偿失,遂于太康十年(289年)遣使降服于晋,被拜为鲜卑都督。155

针对东北边疆形势,司马炎沿曹魏之制,置幽州都督区以戍边,选派卫瓘157

、张华156

、唐彬158

等能臣干吏进行镇抚,维持了边疆的稳定。此外,晋于襄平置护东夷校尉府,管理东夷各族事宜;又设护乌桓校尉,常以幽州刺史兼任。155

西晋在东北地区的有效行政,积极防御,极大地稳定了东北边境,并加强了与东北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往。仅在司马炎统治时期,肃慎等东夷各国就多次来朝贡献。155

南方各民族事务

汉魏以来,西南少数民族活跃,大姓当治。魏灭蜀之战后,蜀汉的南中地区在大姓霍弋的统率下投降。时执魏政的司马炎基本沿袭蜀汉政策,仍以霍弋、霍龚父子为庲降都督,使“夷晋安之”。其后,晋又以蜀汉旧制,在南中置四郡,废庲降都督,属益州刺史管辖。泰始七年(271年),为加紧对南中的控制,司马炎将云南、兴古、建宁、永昌四郡划出,建立宁州,其余三郡划属益州,仍行郡县制。但因南中豪族反对,司马炎又于太康三年(282年)罢宁州,诸郡回归益州。太康五年(284年),为加强对原宁州地区的统治,晋廷置南夷校尉,以李毅为校尉,持节统兵镇南中,逐步将大姓所握有的权力收归朝廷。

荆州“境域之内,含带蛮、蜑”,地域辽阔。晋占荆州之初,即设南蛮校尉,由荆州刺史兼任,管理荆州“蛮”。如晋初的荆州刺史、南蛮校尉杜预一面击破“山夷”,设置军营“分据要害之地”,一面积极发展当地经济,开凿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