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天命归秦文驭武,军功泣血谏祖龙(1 / 3)

对于这一幕,最为受打击的则是楚地的遗老遗少。

当秦人没有选择‘严刑峻法’,用一套新的礼乐规范,弥合六国分裂的时候。

他们的复国,又还有什么意义?

楚地人心尽散,故国早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幻梦。

齐地,稷下学宫。

老儒生面色复杂的看向天幕画面,天幕当中融合了儒家‘民本’、法家‘秩序’的《秦礼》,让他都有些恍惚。

“此子……居然真的成周公之德了?”

周公对于周王朝最大的贡献,那就是确定了礼乐制度。

而天幕上的昭武帝,对于大秦最大的贡献,就是塑造了《秦礼》。

他们,排斥其中有法家内核的东西,却认可《秦礼》当中,儒家的那些部分。

燕赵之地,易水之畔。

燕赵之地的壮士,注视着天幕当中秩序井然、万民归心的景象。

一抹悲凉的情绪,就在他们的脑海中不断的翻滚。

他们有‘刺秦’的理想,兴复旧国的夙愿,但是即便‘刺秦’成功,兴复旧国成功。

他们的君主,能够比起天幕上的昭武帝做的更加好呢?

沛县,泗水亭。

作为亭长的刘邦,叼着草根,眯着眼睛看着天幕,脸上那习惯的嬉笑竹简收敛。

“喂,土狗的,看见没?这昭武帝……是个厉害角色啊,能打天下,还能坐天下,让所有人都能够念他的好!”

他捅了捅身边的樊哙,叹然道,“这天下啊,怕是要起风了,必定有人不甘心啊……”

与此同时。

沛县县衙,萧何放下了手中的律令文书,长长舒了口气。

“《秦礼》塑造了大秦的礼乐,让民心尽归于秦,此乃长治久安之道。”

他的眸子中,闪过了一丝明亮的光彩。

原本他还在苦恼于大秦的严苛律法和底层脱节而忧虑,但是昭武帝的方略给了他放下。

“或许……我的抱负可以在咸阳实现。”

一个前所未有的念头,就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

咸阳宫内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