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基建种田,爹,咱们先定个小目标! 第二十九章:巧辩富民策(2 / 4)

   “博士推崇农桑,儿臣亦知农桑乃衣食之源,重中之重。”赢昊继续说道,“然,农夫耕种,需耒耜镰刀;织女纺布,需纺机织机。若农具更利,一夫可耕之田是否更多?若织机更巧,一日所出之布是否更增?此改进农具织机之术,是‘本’还是‘末’?”

    淳于越张了张嘴,想反驳这不过是小改良,但赢昊不给他机会,紧接着抛出了更犀利的问题:

    “博士言政令传达需靠吏员奔波,竹简沉重,驿马疲敝。若有一种器物,轻便如羽,能承载万千文字,使政令朝发夕至,边关军情瞬息可通,朝廷能更迅捷地了解地方民情,处置政务。此物,是惑乱人心之‘淫巧’,还是利国利民之‘利器’?”

    他再次将“纸”的好处具体化到行政效率这个帝国统治的核心环节。

    “再说文教,”赢昊的目光扫过那些博士官们,“博士等传播圣贤之道,教化万民,功莫大焉。然竹简昂贵,抄录艰难,学问多为世家大族所垄断。若有价廉易得之物,能使寒门学子亦可得书习字,使圣贤之道播于更广,使大秦人才辈出。此举,是败坏风气,还是功在千秋?”

    他巧妙地将造纸术与儒家本身追求的“教化”目标联系起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赢昊的声音并不激昂,但句句在理,层层递进,将“纸”乃至更广义的“技术革新”与强国、富民、普及教化这些无可指摘的大义紧密捆绑在一起。他没有引经据典,用的都是最朴素直白的语言,却恰恰击中了在场许多务实派官员的内心。

    李斯一直微闭的眼睛此刻睁开了些许,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作为法家代表,向来重视实用和效率,赢昊的这番话,深合他意。他甚至觉得,这位昊公子对“术”的运用,颇有几分火候。

    章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