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树典型(5 / 10)

要赚钱,就要降低成本,规范流程,增加产量,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次品率,这就不是手搓可以解决的。

    让林秉正意外的是,这个张明远还真是个人才。

    他领着工匠们,重新开启了琉璃厂的官窑,将原本用来烧制琉璃的官窑,改成了烧制玻璃的玻璃窑。

    有了厂房,张明远又就近从房山附近的煤矿购煤,房山本身就是京西煤炭产区,燃料的问题也解决了。

    最麻烦的还是原料。

    沙子的问题还好解决,但是碱是一个难题。

    整个京师都在缺碱。

    毛纺行业需要用碱,制皂工业需要用碱,玻璃也需要用碱。

    京师附近的杂草都不够烧了。

    而且前阵子下雨,京郊几座山上因为烧草制碱,造成了山体滑坡,顺天府也发布命令,禁止百姓随意上山烧草。

    张明远也是有本事,他跑了几次京师,从一名山西同年那边,和大同范氏牵上了线。

    原来,草原上有很多盐湖,这些盐湖周围就有盐碱块。

    原本草原上的牧民都不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用,最多就是捡一些给牲口舔舔补充盐分。

    人是吃不了这些苦涩的盐碱块的。

    但是大同范氏商人很快发现,这就是天然的盐碱。

    范氏的商人,将蔗酒等物资贩卖到草原,正愁没有带回来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