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个小小的房山县令,林秉正越发觉得科举真是一条天堑。
自己在外面苦哈哈这么多年,也才追上了那些留京同年的起点。
同年的状元申时行,如今是直沽兵备道了,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不过林秉正倒是也很快摆正了心态。
科场的第次不如别人,但只要自己能做出实绩来,也有一飞冲天的机会。
新任阁老雷礼,就是科场第次不高,从县令做起,年过六十也入阁了。
林秉正才三十多岁,也未尝没有机会。
林秉正看着眼前的琉璃厂。
县吏张明远带来的建议,请县衙重办琉璃厂,并改进方法生产京师风靡的玻璃。
林秉正很支持张明远的想法,下令召集琉璃厂的工匠,由县衙出钱试验制造玻璃。
房山本身就有制作琉璃的基础,而苏泽也把玻璃制作的工艺都刊登在报纸上,张明远领着工匠很快就试制出了玻璃。
但这还只是第一步。
在苏泽公布了制作玻璃的方法后,很多工坊都造出了玻璃。
但是京师的玻璃价格依然不菲。
原因也很简单,实验室产品和工业产品是不同的。
如果只是不计成本,小规模制造,很多东西都可以“手搓”出来。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