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几本书,尤其是旧时代的自由主义的著作。
在这里,最开始他和其他的幸存者一样,通过工作换得工分,再用工分换得相应的生活物资。
但是,正因为他读过书,自以为高人一等,觉得自己的才能并没有得到赏识,所以“自由乐土”电台的出现,和他的理念一拍而合。
由此,龙宇也找到了奋斗的目标——干掉我们,实现自己的组织抱负。
“时代青年”的溃散让龙宇意识到,和我们的斗争绝不是一次两次的反叛就可以打倒的,面对庞大的权利机器,斗争需要常态化,需要持续施压。
“面包房爆发”并没有结束,“自由乐土”电台的舆论战还在持续,但是在另一方,“电台”的回应和反击,却显得有气无力。
张航并非不知道这一点,他和罗思青对此有过沟通,可后者并没有能够控制住局势的能力。
“算了,我来!”
他决定亲自上阵——既然没有“文韬”,那就现学现卖,要是连这群书呆子都干不过,“指挥官”的位置干脆就别干了。
只是张航接手的,是一个已经烂到家的“舆论阵地”。
有人说,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
什么是复读机?
这个玩意哪怕放到旧时代,也是古董一样的存在,只不过,后来人们把“复读机”三个字当成一个形容词来看待。
形容的就是反复出现的事情和反复说过的话。
如果再用稍微高大一点的词藻堆砌一下,那就是——人类总是在不断的重复之中,度过每一天的。
在张航亲自过问“电台”之前,即便是遇到了“面包房爆发”这样严重涉及到权利安全的公众性事件。
其回应也是大多不疼不痒,只是慵懒地重复发布着官方的各种消息,既没有自己的观点,也没有对群众舆论进行合理的引导。
就如同复读机一样,机械地传达同样的内容,且不去考虑这些内容的效果和影响。
和对面的“自由乐土”电台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后者不停歇的煽动群众情绪,四处散布“已证实”以及“未证实”的各路消息。
这就导致官方的信息以息一种自由落体的方式失去了权威性和可信性。而街上的小道消息,一个接一个的冒出来,填补了“电台”留下的舆论真空。
为什么会导致这样一个结果?
是因为和平太久了,日子过得太舒服了,使得“电台”的编辑和主播们沉浸在“一切安好”的虚幻之中,还是他们心怀不满,偷偷用消极怠工的方式和官方唱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