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百姓盘剥甚紧,天下人没有不恨,听了杨暄的故事,对他的人品更是不齿,竟众口一词,向台上咒骂起来。
杨暄大怒道:“反了,反了,来人,与我把这些刁民统统拿下!”
台下还有众多军士,听到杨暄的命令本当立刻奉行,但十字街口,百姓有数千人,这百十来个官兵怎么抓得过来?况且他们多是蜀人,又怎会卖力抓自己同乡?因此只能阳奉阴违,呼喝声虽大,却也不敢捉拿一人。
杨暄气得直跺脚,但他也知道要把骂他的人尽数都抓起来难以实现,他改变策略,一指江朔这边,对身边侍卫道:“给我把那人擒来!”
这些侍卫是他从长安带来的亲信,闻言齐声唱喏,跳下台来,向江朔这边扑来。
在那人“说书”之际,巧珠和围着她的数名武士缠斗,巧珠武功虽比众武士为高,但她年纪尚小,内力不济,虽然招式精妙,却无法取胜,更无暇听那“说书人”的言语,直至台下百姓闹腾起来,她听到了“杨相”“杨暄”等语,才忽然惊觉眼前的年轻人竟然是杨国忠长子杨暄。
她忽然长啸一声,手中剑鞘一挥荡开众武士手中横刀,自己却弹地而起,向杨暄扑去。
巧珠身后一名武士并没有被她的剑鞘逼退,挥刀就想向她肩头砍落,而巧珠已疯了一样扑向杨暄,对斩至身后的钢刀直如不知,用身子硬接这一刀,也要先擒住杨暄。
眼看巧珠就要右肩中刀,那武士忽然脚下一个趔趄,竟自单膝跪倒在地,以手中钢刀杵地,似是突然绊了一跤,这一刀才没砍到巧珠身上。
罗罗以手加额道:“好巧!好险!”
江朔却知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他侧头望了一眼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