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欣赏它的美。
“但是,我得承认,吉尔伯特·李斯特对音乐的兴趣是纯思维角度的。他的本职工作是生理学家,专门研究大脑。所以我刚刚说他的兴趣是思维角度的时候,一点不假。《亚历山大雷格泰姆乐队》[2]和《合唱交响曲》[3]在他看来别无二致。他关心的并不是声音本身,他只关心声音穿过耳朵时发生了什么,以及会对大脑产生什么影响。
“对于像他们这种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听众,”哈利说这句话时特别强调了几个字,显得这话非常无礼,“没有人会意识不到大部分大脑活动都是电活动。事实上,大脑当中一直存在稳定的电脉冲节律,我们也能够利用现代仪器检测和分析它们。这就是吉尔伯特·李斯特的研究领域了。他能把电极固定在你的头皮上,放大器能够将脑电波记录在很长的记录带上。然后,他就能通过研究这些脑电波,告诉你关于自己的种种有趣事情。他声称,最终我们能够通过脑电图鉴别出每个人的身份,只要条件合适,鉴定结果会比指纹还准确。人可以利用外科手术改变皮肤,不过要是我们真的到了手术能够改变大脑的地步,那不管怎么说,你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所以这套体系是不会出错的。
“研究α波、β波等其他脑波的时候,他对音乐产生了兴趣。他相信音乐韵律和脑电波节律定存在某种相关性。他给自己的实验对象播放了各种节奏的音乐,观察音乐会对他们的基本脑波产生什么影响。你可能觉得影响会很多,没错,他的发现引领吉尔伯特走向了更哲学的领域。
“我只跟他长谈过一次他的理论。他对自己的理论并非讳莫如深——现在回想起来,我也从未见过对自己的研究守口如瓶的科学家,只是他不希望在知道研究结果之前谈论自己的工作。但是,他告诉我的内容足以证明,他将开辟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领域,所以我极其重视对他的培养。我的公司为他供应部分设备,不过我也不介意赚点别的钱。我突然想到,如果吉尔伯特的想法实现了,那在人们能用口哨吹出《第五交响乐》第一小节以前,他需要一个业务经理……
“吉尔伯特努力在做的事情将为流行金曲理论奠定科学基础。当然他并没有以这种方式想过这个问题,他只是将其视为一个纯粹的研究项目,不过除了在《物理学会学报》上发表论文以外,他并没有更多想法。不过我立刻就发现这背后隐藏的商机了。这个商机好得简直令人窒息。
“吉尔伯特能够确定,优美的旋律或者流行金曲能在人的脑中留下印象,是因为它符合脑中本就存在的基础电节律。他打了一个比方:‘就像耶鲁牌钥匙插进锁孔里,两个纹路匹配才可能把锁打开。’
“他从两个角度处理这个问题。首先,他选取了几百条非常著名的古典乐和流行乐的旋律,分析了它们的结构——用他的话说也就是它们的形态。这项工作是利用巨大的和声分析机完成的,这台机器能够区分出所有频率的声音。当然,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做的事情比这多多了,不过我肯定你们已经明白基本概念了。
“与此同时,他努力弄清楚产生的声波形状和大脑的自然电波动是如何协调的。由于吉尔伯特的理论认为,所有的现有旋律都粗略近似于同一个基本旋律——我们也因此陷入了深深的哲学思考。数百年来,音乐家一直在探寻这个基本旋律,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他们不知道音乐和大脑的关系。现在,这一层关系被揭示出来,我们就有可能找到‘终极旋律’了。”
“啊!”约翰·克里斯托弗说,“这不就是柏拉图的理念论吗。你知道的,物质世界当中的所有物体都只不过是理念中的椅子、桌子或者你拥有的任何东西的摹本。所以你的朋友要找的是理念中的旋律。那他找到了吗?”
“我跟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