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作为临时住所、办公室与实验室的圆顶小屋。若必要,我们也能住在船上,但非常不舒适又拥挤。圆顶小屋虽然称不上宽敞富丽,在太空航行五天后,也算奢侈了。小屋以强韧有弹性的塑胶制成,能像气球一样胀开,再装设隔间与内装。对外的出入口设有气闸,许多管线连至太空船的空气净化机房,供给人类可呼吸的空气。不用说,美国造的建筑最大,设备一应俱全,连厨房水槽都有,还有洗衣机,我们和苏联人老是向他们借。

到了“傍晚”,差不多降落后十日,我们才安顿好,得以正式展开科学工作。先遣队紧张地探索基地附近的野地,熟悉地貌。当然,我们降落前便已握有极为精细的地图与照片,但比起实际景色,图像仍可能令人混淆。图上标注为浅丘的,对于身穿太空服的人来说,看来就像座巨峰;看来平坦易行的平原其实流沙及膝,难以行走,只能迟缓而艰难地前进。

不过,这些障碍都相对轻微,且月球的低重力(使物品重量只有在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对克服这些障碍大有助益。科学家开始收集探测结果与样本,与地球联系的无线电与电视线路越来越繁忙,最后全日不停运作。我们不愿冒任何险;就算我们回不了家,收集的知识也得传回地球。

第一座自动补给火箭在日落前二日按计划准时抵达。我们看着火箭的刹车喷射引擎在空中闪射火焰,触地前几秒又再次喷火。我们没看见它实际落地,出于安全考量,降落点距离基地三英里远,而此般距离在月球会落在地平线之下。

我们找着机器火箭时,它以吸震三脚架着地,稍微斜立着,本体与装载货品、从仪器至食物的状态皆完好。我们以胜利者之姿将补给运回基地,办了迟来的庆祝宴。大家一直拼命工作,是该放松一下。

那真是场精彩的庆典。我认为,克拉斯宁指挥官身穿太空服、试图跳起哥萨克舞,是当天的**。接下来,众人将心思转移至运动竞技,却发现户外活动受到极大限制——其原因显而易见。若有装备,槌球或草地滚球还算可行,板球与足球则想都别想。在月球低重力下,只要猛力一踢,就算是足球也能飞个半英里远;板球一打出去,恐怕再也回不来。

特雷弗·威廉姆斯教授第一个想出实际可行的月球运动。他是英国队的天文学家,也是史上最年轻的皇家科学学会院士,获颁此项殊荣时,他才三十岁。他对行星际导航方法的研究令他享誉国际,而他对箭术的爱好则较不为人所知。他曾连续两年代表威尔斯赢得箭术冠军;因此,我发现他用月球碎石堆成标靶、练习射箭时,一点也不意外。

弓的造型颇特别。以操纵钢绳为弦,并以层压塑胶棒塑形制成。我好奇特雷弗从哪儿找到材料,然后想起自动载货火箭的残骸已被拆解殆尽,零碎部件则开始出现于各个出乎意料的场合。不过,特雷弗使用的箭最为有趣:在几无空气的月球,利用羽毛稳定箭的动向没有意义。特雷弗设法在箭上刻出螺纹,让箭射出后像子弹一样旋转,使其离开弓弦后仍能维持固定飞行路径。

即使装备如此简陋,若他有意,仍可能将箭射向一英里外。但特雷弗不想浪费箭,毕竟制作不易;他反倒较好奇自己能瞄得多准。目睹箭以几乎平行于地面的轨迹射出,着实令人叫绝。有人警告特雷弗,若他不够小心,射出的箭可能成为月球的卫星,并在绕行月球一周后刺进他的背部。

隔天第二枚补给火箭抵达,但这次没那么顺利。确实完美落地,不幸的是,以雷达控制的自动导航系统犯了这种憨直机器最常犯的错:它选择基地附近一座山顶着陆,却与我们相隔几乎无法攀爬的绝壁,宛若鹰隼降落于崖间的鹰巢。

急需的物资就在我们头上五百英尺处,在几个小时内夜幕即将降临。该怎么办呢?

大约十五人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