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序(5 / 5)

榈棚B-2”(Papa B-2)的故事。1984年2月,这两颗卫星因为火箭发射错误而进入无用的轨道。

在《2001》较初期的一篇草稿里,小说主角鲍曼必须搭发现号上的分离舱进行舱外活动,追赶宇宙飞船遗失的通信天线系统。(这段插曲我写在了《2001:遗失的世界》一书的第26章。)他追上了,却无法制止其缓慢的自转,并带回发现号。

1984年11月,航天员乔·艾伦(Joe Allen)离开了发现号航天飞机(我可不是在捏造),利用机动装置与棕榈棚通信卫星会合。和鲍曼不同的是,他靠着背包里的氮气喷射推进器的推动,得以制止天线的自转。棕榈棚卫星被带回发现号的货舱,两天后,西星通信卫星也救了回来。两颗卫星都安全地回到地球,整修后又重新发射,这是航天飞机最成功,也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任务之一。

不过我的话还没有讲完。大约就在艾伦忙着这些事的时候,我收到了一本很漂亮的书,是他写的,书名是《进入太空:一个航天员的漫游》(Enterg Space: An Astronaut’s Odyssey)。书里附了封信,如此写道:“敬爱的阿瑟:当我还是小男孩的时候,就被你的写作虫和太空虫感染了,可是你却没告诉我,不管当哪只虫都很辛苦。”

不能否认,这类献词给我带来了温馨的满足感,但这也让我有种自己已经成了莱特兄弟那一代人的感觉。

你即将阅读的这本小说,曾被批评为解释得太多了,破坏了电影的神秘感。赫德森(Rock Hudson)曾从首映场冲出来抱怨说:“有没有人给我解释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我一点也不后悔:印刷文本原本就该比银幕上的影像展现出更多细节。而我的罪名还因为写了《2010》——也被彼得·海姆斯(Peter Hyas)拍成了很棒的电影——以及《2061》与《3001》,更为加重。

没有哪个三部曲会超过四部的,所以我保证,《3001》绝对是“最后的漫游”!

阿瑟·克拉克

1999年

[1] 摄动操作(perturbation anoeuvre):指利用行星或其他天体的相对运动和引力改变飞行器的轨道和速度,以此来节省燃料、时间和计划成本,又称重力助推、引力弹弓效应。——编者注(本书中注释如无特别说明,均为编者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