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夜营惊变(3 / 6)

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渗出血丝也浑然不觉。

次日天还未亮,返京的队伍便已整装待发,队伍浩浩荡荡地驶离驻地,扬起一路尘土。

接下来的几日,队伍日夜兼程,却因人数越来越多,加上要押解朱棣一家三口,行进速度慢了不少。

...

五日后,夕阳西下时,队伍终于抵达浦阳镇外。

负责安营的士兵迅速散开,搭建帐篷、生火做饭,忙得不可开交。

李景隆勒住马缰,抬头望向远处的浦阳镇,镇子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模糊。

过了这里,便算是正式离开了北境,只是离京都,还有漫长的一段路要走。

他回头看了眼关押朱棣的马车,车帘紧闭,看不到里面的动静。

只是那沉默的车厢,却像一块巨石,压在整个队伍心头,让人不敢有半分松懈。

前路漫漫,谁也不知道,这趟返京之旅,还会遇到多少变数。

夜幕如墨,将浦阳镇外的营地裹得严严实实。

李景隆独自坐在营帐门口的台阶上,指尖拎着半壶未温的酒,目光落在满天星宿上,渐渐失了神。

晚风卷着北境的凉意,拂过他的衣袖,却吹不散他心头的沉郁。

他不知道回京之后等着他的是什么,只盼着能早日卸下肩上的重担,回到家中。

李母会在灯下为他缝补衣裳...

袁楚凝会温好醒酒汤...

小嫣儿会扑进他怀里喊“爹爹”...

那些寻常的烟火气,才是他心底最安稳的归宿。

皇权争斗从来都是刀尖上跳舞,他从一开始就想躲,可命运偏要推着他往前走。

他虽扭转了靖难之役的结局,却没能挣脱“李景隆”这个名字与生俱来的使命。

如今只愿经此一战,能改写原有的悲剧,让他和家人都能避开那些无端的灾祸。

正在这时,耳畔传来了几声脚步声。

李景隆回神,见徐辉祖不知何时已坐在身旁,一身铠甲还未卸下,眉宇间凝着化不开的凝重。

他没说话,只将酒壶随手递了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