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集 文豪造反(7 / 9)

须坐等良辰到来。

范晔报知孔熙先,于是调兵遣将,设置官职:徐湛之为抚军将军、扬州刺史,范晔为中军将军、南徐州刺史,孔熙先为右卫将军。

凡其一贯讨厌或不附从刘义康者,又另抄一本名录,谓举兵时皆杀之。

元嘉二十二年九月,宋征北将军衡阳王刘义季、右将军南平王刘铄各出边镇就任。

都城建康就此空虚无守。

范晔等人以为时机已至,便即趁机约定举事。

孔熙先命其弟孔休先草拟檄文,并请范晔起草政变宣言,以刘义康名义作书给徐湛之。

十一月,徐湛之上疏文帝,告密孔熙先等谋反之事,并谓范晔是政变主谋,并呈报参与政变名单,及往来书信证据。

宋文帝大惊,随即诏书马上逮捕,依法穷诘。

遂遣人秘密收捕谢综、孔熙先等,又诏命朝臣皆会聚于东阁朝房,以免为叛贼所用。

孙熙先被逮捕到建康,押至宫中面见文帝,从容不屈。

文帝见其辞气不桡,甚奇其才,说道:以卿之才,而滞于集书省,不为朝廷重用,理应有异志,此是朝廷有负与卿。

命付廷尉下狱,又回顾吏部尚书何尚之,诘责道:卿主吏部选才重任,使孔熙先将三十犹作散骑郎,有此大才不用,岂能不作贼耶!

何尚之浑身汗出,急伏地认罪。

稍顷,禁军押范晔而至,文帝复质问范晔为何谋反。

范晔在仓猝之际被捕,恐惧非常,此时慌忙否认。

文帝告知其谢综、徐湛之、孔熙先等都已供认,又令摆出书信证物。

范晔遂承认谋反事实,连连叩头道:臣受他人蛊惑,行为狂悖,有负朝廷,罪行深重,愿被处死,并无异议。

孙熙先见皇帝英明通达,不由大悔,遂在狱中上书谢恩,并告诉皇上要戒骨肉之祸。

文帝观罢悯然,虽有心宽宥,但谋反之罪乃属不赦,只得作罢。

廷尉回奏罪犯既供认谋反是实,依律当灭其族。

文帝签批,于是孔熙先及弟孔休先、孔景先、孔思先,子孔桂甫、孙孔白民被杀。

范晔被送入狱,询问徐湛之关押何处。

狱吏大笑:大人此时犹问徐某人。

若不是此人告,先生能于未举事前便入此狱乎!

范晔闻言大悟,此时才知告密者正是徐湛之。

因和谢综等人隔壁囚禁,遂将徐湛之告密之事告之,并作诗感叹道:在生已可知,来缘画无识。

好丑共一丘,何足异枉直。

并感喟道:可惜!

某满腹经纶,缘何葬身此地哉!

同谋者无不笑其贪生惧死。

十二月,范晔被押赴刑场,时年四十八岁。

其子范蔼、范遥、范叔委等皆被株连,唯有孙范鲁连因年龄尚幼,幸免于难。

镜头转换,按下南宋,再说北魏。

太延五年三月,北魏太武帝遣使至北凉。

使臣归国回奏:北凉主颇为骄横,不依国宾之礼待臣。

且臣闻北凉主沮渠牧犍接待柔然可汗使节,常妄言道:“去岁魏帝伐我大败,必不能复振矣。”

柔然使臣便将此言遍传柔然及西北之胡,如此无礼。

太武帝大怒,问群臣应对之策。

侍中崔浩说道:由此可知其虽然称藩,但常怀二心。

陛下宜起兵伐之,何必再议?

太武帝信以为然,于是决定依从崔浩之言,出其不意,乘虚攻伐北凉。

镜头闪回,补叙沮渠牧犍反魏原因。

沮渠牧犍对北魏表面谦恭,内心另有打算,暗遣人出使建康,与刘宋建交结盟,暗自勾搭。

宋文帝刘义隆自然大喜,遂封沮渠牧犍为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