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集 文豪造反(5 / 9)

p>

细作奏道:宋文帝刘义隆重病,不能理事,便使彭城王刘义康执政。

刘义康因担心檀道济会在刘义隆死后谋反,故矫诏召檀道济入朝,意欲杀之。

太武帝:檀道济乃当世英雄,岂肯上当!

细作:臣闻檀道济临行前,其妻劝道:“夫君享震世功名,必遭人忌,古来如此。

朝廷今无事相招,恐有大祸,不去为好。”

太武帝:此女子倒是好见识。

细作:未料檀道济不以为然道:“我率师抵御外寇,镇守边境,从未辜负国家,朝廷复肯辜负我耶?”

遂不听其妻劝告而往。

结果檀道济一到建康,就被彭城王刘义康逮捕。

太武帝:如此说来,此人虽善用兵,却不懂帝王之道。

细作:陛下所言极是。

檀道济被抓捕之时,狠狠将头巾拉下摔在地上,愤怒说道:“我死无妨,只恨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遂与其子十一人,及薛彤、高进之等亲信将领,都在建康被处死。

太武帝摇头叹息,复又笑道:檀道济既死,东晋再无人能阻我铁蹄南下矣。

自此鲜卑人便不再重视南朝,经常南犯;南朝亦再无力北伐,此后勉强自保而已。

镜头闪回,补叙檀道济之死。

自刘裕死后,到彦之北伐兵败,宋文帝复命檀道济总督各路军事。

不久宋军粮草吃紧,军中有兵士逃到魏营,将宋军缺粮告之。

魏将即派大军追赶,宋军见魏军杀来,军心动摇。

檀道济却命将士就地扎营,当晚亲领粮曹在营中查点粮食。

命百名兵士手持竹筹唱数,另千名兵士则以斗量米。

魏军细作趁夜前来,偷偷向营里张望,只见米袋皆满,立即回营报告主帅,说檀道济营中军粮绰绰有余,恐降兵所言有诈。

魏将闻此,即杀投降宋兵,急领军退,宋军围解。

其实檀道济在营中所量并非白米,而是沙土,只在沙土上覆盖少量白米而已。

檀道济终借“唱筹量沙”

之计顺利退兵,乃为历代兵家奉为经典。

檀道济作为儒将,素与谢灵运及陶渊明交好,引为知己。

陶潜在彭泽作八十余日县令,因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解甲归田,在江州隐居。

江州刺史檀道济因闻其老年贫困,家中又缺少食物,心中甚是挂念,遂特意打几斤好酒和一些美食,亲至其家访问。

至其家时,见院落残败颓圮,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檀道济劝道: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忍,有道则至。

公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陶渊明冷笑,拒绝酒肉不食。

彼时宋文帝生病多年,屡次病危。

彭城王刘义康提醒文帝:若陛下一旦驾崩,则檀道济将不可制,如其奈何?

文帝每思此言,坐卧不安,如芒刺在背。

元嘉十二年,宋文帝病重,适逢北魏拓跋鲜卑犯境,即召檀道济入朝。

檀道济到建康之时,宋文帝病已好转。

朝廷将要派檀道济回镇,尚未离京,宋文帝突又病。

刘义康再召檀道济回转,将其逮捕交付廷尉,诏书乃道:檀道济陡逢时遇,昔受皇恩,先帝宠厚,朝中无人能及者。

但其不有感动以报万一,反凭空怀疑,存有反心,行于危途。

元嘉以来,猜疑多结,不义不亲,附下欺上,众人所知,暴露无遗。

谢灵运叛逆之际,檀道济常赞其邪说,并为隐瞒反情不报。

又在任所散财币,招诱狡徒,命为私曲,是欲对抗朝廷也。

由此逃亡以奔不法之徒益多,又与诸子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