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集 戴洋奇术(5 / 8)

/p>

李雄:我兄李荡乃先帝嫡统,有大功于国,大事垂成之时而不幸亡故,朕袭其之位,常为悼念。

且李班仁孝好学,必能负荷先烈,光大我汉国。

太傅李骧苦谏:先王立嗣子者,所以明定位分而防篡夺也。

今有诸子皆不得立,反立侄儿,实乃祸乱之源。

昔宋宣公、吴余祭之事,足以观矣!

李雄只是摇头,坚执不听,终立李班为嗣。

李骧退而流涕:我成汉立国未久,其乱应自此始也。

李班既被立为太子,遂谦恭下士,动遵礼法。

李雄甚加宠爱,此后每有军国大事,必令其参与谋划。

李班遇事剖析,倒也顺情入理,头头是道。

镜头转换,复说东晋。

太宁元年,晋明帝设立永嘉郡,即东瓯名城温州,又名鹿城,郭璞当年亲为选址。

太宁三年二月,明帝设朝,诏命追封因死于王敦之乱者。

司马承、戴渊、周顗、甘卓、虞望、郭璞等人,各都赠谥官爵。

王导奏请为周札录功追赠,明帝从之,诏赠与戴渊、周顗同例有差。

群臣请立世子司马衍为皇太子,明帝悦而从之。

因王舒乃王敦亲族,诏命罢其荆州刺史,以陶侃为都督荆、湘、雍、凉四州诸军事,领荆州刺史。

陶侃领旨上任,就此复还荆州。

荆襄诸郡士女闻陶公复归还镇,无不欢悦,各持香花迎接于途。

陶侃既至荆州,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之事检报无遗,未尝少停。

群僚劝其适当养息,陶侃却道:大禹治国,乃惜每寸光阴,我不能效之,但惜分阴可也。

岂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当时,死无闻于身后,是自弃也!

自从陶侃治理荆州,效当年羊祜所为,务勤稼穑,虽戎阵武士,皆劝励之。

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役所致,欢喜慰赐,若他所得,则呵辱还之。

由是军民勤于农稼,家给人足,自南陵迄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

太宁三年,司徒王导患病,经月不愈。

长史李仁前来探病,因向王导举荐:司徒可知长城戴洋乎?

王导:未知。

却是何等样人?

李仁:戴洋字国流,吴兴长城人。

年十二时病死,五日复苏。

醒来说其死时得见天帝,使其为酒藏吏,授以符录,给吏从幡麾,将上蓬莱、昆仑、积石、太室、恒山、庐山、衡山诸山。

既而遣归,逢一老父谓曰:“汝后当得道,为贵人所识。”

及其年长,遂善风角之鉴,无不奇中。

为人短陋,无风望,然好道术,不弱于郭璞;兼又妙解占侯卜数,人皆敬之为神。

司徒大人今患贵恙,经月不逾,何不使人召来,问卜吉凶?

王导:既有此人,卿可为我召来。

镜头闪回,叙说戴洋来历。

戴洋少为东吴末年台吏,因知吴国将亡,遂托病不仕,隐入深山,无人知其去向。

及吴国为晋武帝所平,天下一统,便复还乡里。

行至濑乡,途经老子祠堂,因问守藏道人应凤:二十余年之前,尝有人乘马东行,过此老君祠而不下马;结果其便未能过桥,坠马落于水中而死,此事可曾有之?

应凤大惊,言称有之。

戴洋于是又问祠中过往之事,皆都如同亲见一般。

至扬州,刺史问吉凶,戴洋答:荧惑入南斗,八月有暴水,九月当有客军自西南来。

如期果然大洪水,而石冰引领流民作乱。

石冰既据扬州,戴洋复谓城中百姓道:某视贼兵云气,四月当破。

至期,又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