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蒙蔽,甚是惶恐,望陛下恕罪。
李雄:如此,便命你与我兄李含分为二路,进讨杨难敌,胜则赎罪,败则斩。
李稚不敢回言,喏喏连声奉命,与李含引军北上,兵至下辩。
杨难敌闻说汉主来伐,遣将迎敌,阻敌归路围之,阵杀李稚、李含,蜀兵余众皆降。
镜头转换,复说凉州。
凉王张茂自受赵王之封,心中愧悔,每日闷坐宫中,自觉有辱先王。
痛定思痛,于是猛醒,召集众臣议道:皆为我国中无有关隘抵抗敌国铁骑强弓,故此屡受人欺。
我必倾举国之力,加筑姑臧城垣,并修灵钧台,以御敌寇不可。
别驾吴绍谏阻:敌国来伐之患,愚以为原因不在于此,是主公恩义未及于本国人心也。
若非国人万众一心,皆愿为主公效命,虽处层台,便如当年白马将军公孙瓒一般,终为袁本初所亡,丧身。
反适足以疑群下之志,示敌国以怯懦之形也。
张茂不悦:我兄当初一旦,岂无忠臣义士欲为之尽节哉!
孤所忌者,乃祸生不意之间,变肘腋之时,兵无所恃耳。
王公设险,勇夫重闭,亦古人保国之道,卿其勿言。
于是不顾众臣反对,就此大兴土木筑城,终就大功于一役。
太宁三年五月,张茂重病不起,令唤其子张骏至于榻前,执手而泣:我家自立凉州国,向以孝友恭顺着称。
晋室虽微,偏安于东南一隅,汝亦应小心奉承,休得失了臣节。
张骏叩头不止,唯唯而诺。
于是传达遗诏于群臣:我之官职非由天子王命所封,苟以集事而已。
某死之后,当以白恰入棺,勿以朝服王礼葬之,切记,切记!
嘱罢而卒。
张茂既死,群臣依其遗嘱白恰入葬。
赵王刘曜闻之,遂遣使立张茂子张骏为凉州牧,封凉王。
镜头转换,复说前赵。
字幕:刘胤,赵主刘曜世子。
年十岁时即身高七尺五寸,多力善射,骁健如风。
当靳准之乱时,刘胤与其母逃于黑匿郁鞠部,得免于难。
值陈安既已败亡,乃自言己之身世于郁鞠王。
郁鞠王大惊,于是敬以诸侯之礼,并使人送还刘曜。
刘曜忽得此子回来,闻说过往免难之事,不由悲喜交加。
于是登殿,使与群臣相见,当众说道:朕今得世子归国,其材器过人,且历涉艰难,深为可悯。
孤欲效周文王及汉光武帝以固社稷,而使为太子,可乎?
左光禄大夫卜泰抗言谏道:文王定嗣于未立之先,则可。
光武帝以其母失恩而废太子,此岂足为法?向晋室若以东海王为嗣,未必不如今之明帝也,且不致于如此大乱。
世子刘胤文武材略,诚然高绝于世,然太子刘熙孝友仁慈,亦足为承平贤主。
况东宫乃民社所系,并无丝毫过错,岂可轻动!
若陛下果欲替嗣,臣即请效死东宫,不敢闻命。
众臣皆知卜泰乃刘胤之亲舅公,今日竟当廷为太子抗言,无不惊讶。
刘曜闻听此言,心思太子刘熙乃羊后所生,今羊皇后已死,亦不忍废之。
又因卜泰实属忠义之举,于是说道:公言是也。
既是如此,朕不废太子,更使卜泰领太子太傅。
封刘胤为永安王,都督二宫禁卫,录尚书事。
卜泰、刘胤:臣领旨谢恩。
镜头转换,复说成汉。
成汉主李雄:皇后任氏无子,朕欲立亡兄李荡之子李班为太子,众卿以为可否?
群臣出班固谏:陛下不可。
皇后无出,请立庶出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