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礼法岂是如此不便之物(3 / 3)

刘辩神情洒脱,仿佛全然不在意身后虚名般,朗声笑道:“后世儿孙即便不祭祀朕,断了朕的血食供养,只要大汉国祚绵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於朕而言,便已足矣!”

即便是郑玄这般儒家士人中最为开明通达者,也不禁愕然,他也未曾料到,天子竟对祭祀血食这等被视为头等大事的问题,也看得如此通透超然。

许多事,说著容易做著难。

生死之念,血食之重,常人尚且难以放下,何况一国之君

昔年孝武皇帝早年也曾讥讽秦始皇轻信方士求仙问药,末了自己却深陷其中,晚年虽下《轮台罪己詔》反思“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却依旧难捨长生之念,宠幸方士炼丹服药。

这祭祀之事,这仁德之行,亦是如此。

三代以来,多少君王自幼习读“仁德”经义,执政后亦口称“仁德”,然其行其政又如何

《古文尚书》有云:“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左氏春秋》亦言:“非知之实难,將在行之。”

终究是知易行难。而眼前这位年轻的圣天子,却是在身体力行。

郑玄肃然起身,整理衣冠,向著天子庄重地深深一揖。

果然是不世出的圣天子!

所思所想,皆繫於大汉江山与万民福祉。

与天子的格局胸襟相比,他郑康成方才的顾虑,当真是太过狭隘了。

只是,隨著思绪翻涌发散,郑玄脑中陡然间有一道灵光闪过。

“知”与“行”

这两个字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在郑玄的脑海中骤然盪开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