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铜料成色,确保原料质量达标技巧;“技巧”则制作陶质钱范与雕刻钱币模具。
后汉的铸币机构十分混乱,甚至都没有进行过统一管理,这简直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除了世祖光武帝建武年间是完完全全由少府下辖主作兵器、兼领纺织绶带等杂工的考工令外,哪怕是明章之治时期,也并非完全将货币铸造归于考工令。
大司农署也短暂拥有过铸币和抵制、回收劣币的职责,但很快权力便被剥夺转而交给太尉,在太尉府设金曹,主货币、盐、铁事,而这两者还只是中央朝廷拥有过铸币权的职能署衙,甚至出现过三个机构同时铸币的情况。
中央铸币权力混乱的原因,是由于铸币权放权给了地方。
重要的郡国,比如南阳郡、沛国、京兆尹、河南尹等地,也被允许设立铸钱作坊,地方铸币活动由郡守或国相负责管理,通常会委派专门的属吏“督铸钱掾”负责,由中央朝廷进行监督和验收。
但这种制度随着时间推移被腐蚀只是早晚的,永远不要用铸币的事情来考验人心,面对堆积如山的五铢钱,人性中的贪婪只会被无限放大。
同时钱币模具和陶质钱范也都流传至其他郡国,落入各地世家豪门手中,非法私钱也就开始逐渐流行。
私铸盛行就会导致劣币泛滥,而劣币泛滥的结果便是经济混乱,五铢钱的购买力大幅下跌。
但封建王朝对于金融和钱币的理解力和重视度实际上并不高,尤其是封建王朝早期的时候,后汉的天子们不仅没有大力禁绝,反而看着这些民间劣币,表示……
诶,朕有一个点子!
没道理民间可以铸造劣币,朕这个天子怎么就不能铸造劣币啊!
第一个铸造劣币的正是世祖光武帝,减少了五分之一的前汉五铢钱的重量发行建武五铢钱。
不过相对于王莽发行的国宝金匮直万、国珍金匮直五千、布泉、大泉五十饼钱、货泉饼钱而言,建武五铢钱总算是正经的五铢钱货币了,百姓们也不想再计较那么多,但依旧会将前汉的五铢钱奉为最上等的良币。
后汉中期,为了应对百年来的凉州羌乱和不时爆发的鲜卑、匈奴、高句丽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