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也说不过去啊。
利益受损的士绅们,心态有些失衡,加上最近流传出打下漳州城的郑家军世子郑锦已经不在漳州府了,留守漳州府的不过是几个没有听说过的文官而已,武将没有几个,这让士绅们的心思又有些浮动起来。
福建总督李率泰是少有的懂得情报战的清军将领之一,这也是他们李家的安身立命之本,想当初他们就是靠这个才能在满清之中得到皇太极、多尔衮甚至顺治帝重视的原因。
他的父亲李永芳是第一个投清的大明边防将军,为满清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是在明清战争之中第一个大规模使用谍战的人,间谍战、大规模的联系、沟通、劝降、策反辽东的上层阶层和将领,可以说辽东边防的近半之人都被李永芳腐化了。
军队未动,谣言先行。
李率泰将无数细作派到漳州府,命令他们在漳州府散播谣言,刺杀官员,焚烧粮库,制造混乱,挑拨离间,培养内奸,探听情报。
这原本就是李率泰的拿手好戏,在他的暗中指挥使,大大小小的谣言开始在漳州府传播,从郑成功身死,郑锦逃亡,到郑泰投降,到厦门岛失守,到郑家军准备均田免粮,到屠戮士绅大族,到搜刮钱财粮食。
各种各样的谣言传遍了整个漳州府,让人无法分辨,关键是郑家军的有些举措,也确实屠戮流放了几个家族。
九龙江上日夜不停的船只运输着粮食、煤炭、铁矿石、木炭、硫磺等物,也确实让一些士绅逐渐相信了谣言。
当然,也是因为他们的利益受损,也是因为他们看到了郑家军兵力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多。更是因为李率泰细作们的封官许愿,让更多的士绅家族暗曲同款,给予着无数的便利。
漳州并不大,人口也因战乱,屠杀,疾病,饥荒,瘟疫等等原因,存活的人口只有三十多万,这三十多万人口分散到十余个县,有些县城的人口不足万人,各地的士绅更少,相互皆是相互扶持相互帮助,一族动而十族从。
李率泰的动作狠辣又有成效,针对郑家军在漳州府统治不稳的情况,直接联系沟通漳州府各地的士族豪绅。
这些士族豪绅待价而沽之后,获得了自己满意的酬劳之后,对于郑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