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实学盛世,且还是同他大唐比个什么?”
“依我看,我大明当万事昌盛、永世不衰,不若便换为泰昌如何?”
“取国家太平、长治昌盛之意。”
宋濂开口,这“泰昌”二字,日后也自是大明后续天子可能会用的年号。
随后亦有其他的几个年号被探讨着拿出,最后定下来足足三个年号,这才交到了朱标的面前。
如今朱标在这武英殿内,才算是名副其实的天子。
“天盛”、“天元”、“泰昌”三个年号,落在了朱标的眼眸之中。
朱标浅浅一笑,便直接定下了当头的那个年号。
随后,在洪武一朝过后,便成了天盛一朝。
此事定下,礼部那边迅速更改,这“天盛”一朝的官员也开始各司其职,继续谨慎行事。
而天盛一朝,才是实学一众官员真正井喷的重要时刻,势必会在此朝年间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
洪武一朝,实学官员重在培养,数十年过去,如今才渐渐崭露头角、四处遍地开花。
虽说在前些年便已有了遍布五湖四海的势头,可到如今才渐渐全数入驻中枢,成了巩固朝堂的重臣。
天盛一朝,寓意的正是这大明的国势能宛若上天一般长久兴盛下去。
这才是朱标心中所念。
当此年号落到朝堂众臣、百官的耳中,礼部尚书马君泽连连点头:“天盛一朝,好。”
还有如今也加入了礼部、担任礼部侍郎的方孝孺,面露沉思之色。
他掌管《大明日报》许久,最是擅长在字里行间揣摩旁人心意,此刻也似是能够从这新年号中看出他们实学一派未来的繁荣。
只是此刻,方孝孺内心忍不住生起妄念来:俗语有云,盛极而衰,我实学一派,可否也会有那一天?
这大明真的能够万事不衰吗?
抱着这样的疑惑,方孝孺也是个犟脾气,否则此前也不可能胆大包天,把陆羽的私房事拿来传遍洛阳新都,以此提升《大明日报》的销量,打开刚刚展开的局面,绝对是个不让人省心的主儿。
工部之内的发电项目,陆羽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