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当初答应了给予耕牛和农具等一些生产资料,帮助他们尽快安稳下来,这一点是不能食言的。
“臣知道了。”
近2000万亩卫所军田改成国有制公田,以均田承租的方式分发给农民耕作,每年可以收到几百万石粮食税租,这已经是弘光朝廷当前税赋的小半了。
但是就卫所军田增加那么几百万石粮税哪里够,现在朱由崧想要的是改大明的税赋制度。
改革税赋制度,让他合理化,一是增加国库收入,二是稳住天下生产粮食的农民。
以当前这种乱世,必须先稳住农业,让百姓们对种田有信心,生产出大量的粮食,接下才可发展工商业,将来就可以收商税。
如果农业都不稳,大家饭都吃不起,就说要发展工商业,那不是扯淡吗,生产的那些商品卖给谁。
只有让绝大多数人有了较为安稳的生产环境,能吃饱穿暖,普通百姓有了购买力,生产的各类商品可以良性循环,才能发展工业,然后发展科技。
一个国家商业再怎么繁荣,银子再多,若没有相应的农作物产出兜底,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现在大明的税赋制度,对百姓可以说是非常坑了。
大明税赋制度基本沿用了宋朝的那一套,收两次,一次夏税,一次秋税,也叫两税法,又分为田亩税和人丁税。
田亩税大家好理解。
人丁税就是一家有几口人,按人口数量交税。
也就是一个家庭多生一个小孩,就得多交一个人的税。
这个时代又没避孕措施,一个女性怀孕十几胎都是很正常的,平民负担不起人头税,经常把刚出生的孩子丢弃,甚至是溺死,都是普遍现象。
还有更坑的就是大明税赋管理制度。
制定这些税赋制度的人,也只是考虑到统治阶级方便,丝毫没有在意平民百姓死活。
明朝实施的“赋役黄册”、“鱼鳞册”和“里甲制度”,把土地管理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相结合。
说说这个里甲制度吧,十户为一甲,如果一户人家逃跑了,那九户人头就得帮这户逃跑的人家把税赋补齐。